科技成果

阅读数: 1560

成果名称: 基于药物-药物相互作用(DDI)的抗结核药物协同增效机制研究

成果登记号: 9612019J0103

第一完成单位: 西安医学院

联 系 人: 梁飞

成果类型: 基础理论

成果体现形式 : 论文

技术领域: 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

应用行业: 卫生和社会服务业

成果简介:

结核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慢性传染病,目前全球有约20亿人被感染,每年新出现结核病患者约800-1000万,每年因结核病死亡人数约为200-300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与国际防痨及肺部疾病联合会的最新调查显示,全球每年新出现耐多药肺结核病人30~60万。目前我国结核病年发病人数约为130万,因结核病死亡人数每年达13万,超过其它传染病死亡人数的总和。我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流行严重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全球27个耐多药结核病流行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新发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数约为12万,广泛耐药肺结核患者9000例。

造成耐药和耐多药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对结核病不规范治疗造成的。如,药物联合的不合理、不恰当,二线抗菌药物的使用不当以及新的抗结核药物的研发严重滞后。在过去的30年中几乎没有新作用机制的抗结核药物出现, 传统的结核治疗药物如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等虽然有效, 但都存在着治疗周期长且对多药耐药菌株无效的缺点, 同时对潜伏态的结核杆菌作用不强[3], 所以研究新的治疗结核病的方案十分紧迫。

PA-824是一种新型的抗结核药,它对敏感和耐药结核杆菌均有效,可以杀死潜伏期的结核杆菌,而且对一线的抗结核药没有交叉耐药现象。在2002年,美国全球抗结核联盟(TB联盟)和美国国立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达成协议,将PA-824作为新型抗结核药物研究,现已经进入三期临床研究。

Nuermberger等学者研究发现,PA-824、吡嗪酰胺和莫西沙星联合使用治疗大鼠肺结核时比一线药物利福平、吡嗪酰胺和莫西沙星联合使用时,用药周期明显缩短。三药合用治疗人肺结核时,大大减少耐多药结核病的发生[8]。Diacon等学者研究表明,PA-824联合莫西沙星与吡嗪酰胺方案可能适用于药物敏感性和耐多药结核病的治疗。目前需要新型药物和耐受性更好的治疗方案以应对全球结核病高负担。在此项前瞻性随机早期杀菌活性研究(EBA)中,既往未接受治疗并且对药物敏感的非复杂性肺结核患者被随机分配接受贝达喹啉、贝达喹啉联合吡嗪酰胺、PA-824联合吡嗪酰胺、贝达喹啉联合 PA-824、PA-824联合莫西沙星与吡嗪酰胺或标准抗结核治疗;其中标准抗结核治疗为阳性对照。主要转归为由中心实验室评估的14天EBA。结果显示,PA-824联合莫西沙星与吡嗪酰胺组(13例,0.233)的平均14天EBA显著高于贝达喹啉组(14 例,0.061)、贝达喹啉联合吡嗪酰胺组(15例,0.131)、贝达喹啉联合PA-824组(14例,0.050),并且与标准治疗组(10例,0.140)相当。治疗方案均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均表明,PA-824、吡嗪酰胺和莫西沙星联合用药代替利福平等一线药物可以很好的治疗耐药和不耐药的肺结核病人,并且能够很大程度上缩短治疗周期,从以前的6个月降低至4个月。这样不但增强病人的耐受性,而且使得治疗费用得到降低。

药物相互作用(Drug-Drug Interaction,DDI)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在同时或前后序贯用药时,在代谢环节产生干扰作用,使疗效增强甚至产生毒副作用,或使疗效减弱甚至治疗失败。药物代谢性相互作用中最常见的原因是CYP450s以及转运体的诱导和抑制。所以探讨PA-824、吡嗪酰胺和莫西沙星联合用药的DDI增效机制尤为重要,为以后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三者合用的最大意义就在于探讨其协同增效的药代动力学机制。

PA-824、吡嗪酰胺和莫西沙星联合用药之所以可以产生如此优势,可能是由于DDI通过药代特性的改变而最终导致药效改变。目前国内外均未见PA-824、吡嗪酰胺和莫西沙星药协同增效机制的报道。此项目为多药耐药性结核提供一种新的治疗途径,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基础,并且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