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

阅读数: 3106

成果名称: 陕西省耐多药结核病基线调查和医防合作研究

成果登记号: 9612019J0039

第一完成单位: 陕西省结核病防治研究所

联 系 人: 李妍

成果类型: 基础理论

成果体现形式 : 研究报告

技术领域: 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

应用行业: 卫生和社会服务业

成果简介:

我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也是耐药结核病疫情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2000年流调结果显示,初始耐药率和获得性耐药率分别为18.6%和46.5%; 初始耐多药率和获得性耐多药率分别为7.6%和17.1%。我省位于中西部,从2001年开始,我省全面推行了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DOTS),结核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结核病疫情得到有效遏制。但耐多药肺结核病防治形势依然严峻。据2007-2008年开展的全国结核病耐药性基线调查结果估算,我国每年新发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约为12万,且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尽管我省曾在2004年进行过秦巴卫生项目(卫生八项目耐药现况调查,但是项目仅覆盖了陕西省汉中、安康和商洛三个市,调查数据不能反映全省的耐药现况。为了掌握我省耐药结核病流行现状和产生耐药的影响因素,为耐药结核病防治提供基线数据,我省首次开展了全省耐药现况调查。

耐多药结核菌(MDR-TB,同时耐异烟肼与利福平的结核病)的产生及播散在世界范围内造成难以治愈的结核病的增多与扩散,是对全球结核病控制的严峻挑战,为此,1998年,WHO制订耐多药结核病控制策略(DOTS-PLUS策略,含5大要素:一是持续不变的政府承诺,二是合理的患者发现策略,三是二线抗结核药物使用的合理治疗策略,四是确保有高质量保证的抗结核药物的不间断供应,五是制定适合DOTS-PLUS规划的标准登记报告系统)及《耐药结核病规划管理指南》,为耐多药结核病的治疗与管理制定了综合的治理措施。我国是WHO发布的普通肺结核、MDR-TB和TB/HIV双重感染的高负担国家之一, MDR-TB以及更为严重的XDR-TB对患者的健康有致命危害,对健康中国造成制约。全面了解耐多药结核病的产生原因,影响因素,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及治疗这部分患者是结核病治疗取胜的最重要环节。本课题在我省首次选取宝鸡市及所辖县区推行DOTS-Plus策略,实施医疗机构与防治机构合作,开展耐多药肺结核规范化治疗管理,引入全球最新分子生物学快速诊断技术,对确诊的耐多药病人进行住院加门诊的规范化治疗与管理,探索建立我省耐多药结核病诊疗管理新策略,为全面构建新型结核病防治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本课题旨在了解我省耐药结核病流行现状,获得初治、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耐抗结核药物的基线数据(包括获得单耐药结核病、多耐药结核病、耐多药结核病、广泛耐药结核病、利福平耐药结核病数据),为修订和完善陕西省耐药结核病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收集耐药患者基本信息、病史和治疗史,探讨并分析我省结核病耐药性产生的影响因素,为制定耐药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耐多药医防合作研究基于DOTS-Plus策略,在项目地区开展耐多药肺结核规范化治疗管理工作模式,采用全球最新分子生物学快速诊断技术,确保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得到及时诊断、进行规范化的治疗与管理,减少其在人群中的传播,降低患病率和死亡率,探索建立我省耐多药结核病诊疗管理新策略,为全面构建新型结核病防治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本课题共分耐药监测和耐多药医防合作两部分内容进行研究,结论如下:我省耐药结核病疫情严重,涂阳性肺结核患者总耐药率为30.34%,耐多药率为5.94%,广泛耐药率为0.40%,估算,我省每年新发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约1227例,其中广泛耐药肺结核患者约72例。耐多药结核患者分布以农村为主、青壮年占的比例较高,无明显的性别差异,治疗管理不规范及患者治疗依从性差是耐药结核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肺结核病患者的性别、职业、家庭年经济总收入、既往治疗次数等与复治结核病患者发生耐药性存在统计学关联,肺结核病患者的性别、职业、家庭年经济总收入、既往治疗次数、首次治疗机构、曾使用过异烟肼、利福平抗结核药物与复治结核病患者发生耐多药也存在统计学意义,女性患者、从事商业服务或待业/下岗、年家庭经济总收入在4200元以下、既往曾多次治疗(2次、3次)与复治结核病患者耐药性产生的危险度存在统计学正相关;患者首次在私人医院/个体诊所治疗、曾服用过异烟肼和利福平药物导致复治结核病患者发生耐多药的危险性增加。

本次全省结核病耐药监测结果显示,我省结核病耐药率不容小觑,如果控制不力,势必严重影响我省结核病控制效果,阻碍社会经济发展和稳定。DOTSplus策略遵循国家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的方向与原则,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结合我省结核病控制现状进行了设计。通过加强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能力建设;采用国内可利用的全球最新防治技术和策略;扩展耐多药结核病筛查范围,使耐多药患者发现数量大幅度增加、确诊时间显著缩短;规范了所有患者提供的诊疗服务;推行新的多方筹资模式和支付方法,项目实现了预期目标和产出,全面提升了项目地区结核病服务能力和水平,值得在全省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