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

阅读数: 2890

成果名称: 陕西水稻资源的遗传特性研究与开发利用

成果登记号: 9612020Y0336

第一完成单位: 陕西理工大学

联 系 人: 张羽

成果类型: 应用技术

成果体现形式 : 新技术

技术领域: 农业

应用行业: 农、林、牧、渔业

成果简介:

1、课题来源与背景

近年来陕西省水稻单产和品质改良出现徘徊局面,根源在于缺少创新性材料。特别是陕西省主推品种明优6号和明优2号对稻瘟病抗性的缺失导致近年来陕西省山区水稻单产大面积减产,目前生产上急需高产优质高抗稻瘟病品种。基于此,品质改良和抗性提高将是水稻育种今后的主攻方向。目前陕西水稻育种主要还是以传统育种为主,很难从资源中鉴定出优质、高抗基因,因此开展资源的遗传鉴定迫在眉睫本。为此,陕西理工大学向省科技厅申报相关项目。项目 "陕西水稻资源的遗传特性研究与开发利用"获得陕西省科技厅资助。为2013年陕西省科技厅农业科技创新与攻关项目,项目编号为2013K02-10-01。

2、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项目开展陕西省3000多份水稻亲本资源的品质、抗稻瘟病基因鉴定。筛选含有目标基因材料,通过杂交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并配合田间表型选择,将抗稻瘟病基因、低直链淀粉含量基因wx、香味基因fgr分别导入陕西省优良的恢复系中,然后通过广泛的测交选育高产、优质、多抗的杂交稻组合。为陕西省今后的水稻生产提供优良品种以及高产、优质、多抗后备材料。

3、主要论点与论据

(1)创建了水稻香味基因Fgr、抗稻瘟病基因Pi9、Pigm和Pi-ta  4个功能基因的分子鉴定评价体系。采用开发的分子标记先后检测陕西省主推水稻品种及其亲本的fgr基因、陕西省有色稻种资源的fgr基因、陕西省水稻原始材料圃材料Pi9基因、籼型杂交稻亲本稻瘟病抗性基因Pi-ta。摸清了陕西省主推水稻品种及亲本资源的fgr基因、Pi9基因、Pi-ta基因的分布状况。为抗病育种提供了适宜的材料,减少了育种的盲目性。研究结果对今后秦巴地区水稻分子育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利用遗传分析和基因检测结果,选择遗传距离远,携带稻瘟病抗性基因,经济性状优良材料进行杂交选育,创制出创制携带稻瘟病抗性基因pi9基因的亲本R2025、携带低直链淀粉基因型亲本R150,选育出新的恢复系"R082"、"R647"、陕恢206。恢复系"R082"具有恢复力高、抗病性强、米质优,配组杂种优势强。R647具有品质优、抗性强等特点。陕恢206具有综合性状好,整体米质指标符合达到《优质稻谷》二级。经陕西省水稻研究所植保研究室抗病性鉴定,对穗颈瘟病表现为高抗,对叶瘟表现为中抗。

(3)以选育的新恢复系"R082"、"R647"、陕恢206为父本。先后组配出新组合"K优082"、"两优687"、陕农优206"通过陕西省审定。水稻新品种"K优082",该品种表现产量高、抗性好、适应性广等优点,于2013年陕西省审定。水稻新品种"两优687",该品种株型佳,抗倒伏,分蘖力较强,抗逆性较强,综合稻米品质达到了国标《优质稻谷》2级标准,抗性强等特点。于2015年通过陕西省审定。"陕农优206",该品种综合性状好,整体米质指标符合达到《优质稻谷》二级。

(4)先后完成陕西省有色稻资源的SSR多态性分析、汉中地区主栽水稻品种的SSR多态性分析、陕西省大田推广品种及其亲本材料的SSR多态性分析。筛选出30-50对水稻SSR核心引物。研究表明陕西汉中生产上主栽的水稻品种在遗传上相似度较大,遗传基础狭窄对水稻优良品种的培育、优良性状的选育以及增产方面带来限制。加强种质创新研究,加大外来优良种质的引进和利用研究等,是提高品种遗传多样性的重要措施,是提高汉中地区目前水稻品种单产的主要途径。

4、创见与创新

(1)创建了水稻香味基因Fgr、抗稻瘟病基因Pi9、Pigm和Pi-ta  4个功能基因的分子鉴定评价体系;

(2)利用创建的分子鉴定评价体系,创制了水稻恢复系R082、R647和陕恢206;

(3)选育出K优082"、"两优687"、"陕农优2063个水稻新品种通过陕西省审定。

5、社会经济效益,存在的问题

项目的实施,4年选育新品种3个,在2014-2018年期间,累计示范推广种植水稻品种"K优082"、"两优687""陕农优206"99.6万亩,保收系数取0.9,计算后的有效使用面积水稻为89.64万亩,推广度为14.94%。应用后新增纯收益8222.8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