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

阅读数: 3037

成果名称: 陕西靖边县、志丹县、甘泉县、安塞区地质遗迹详细调查与评价

成果登记号: 9612021R0009

第一完成单位: 陕西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

联 系 人: 彭立华

成果类型: 软科学

应用行业: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成果简介:

本报告为"陕西靖边县、志丹县、甘泉县、安塞区地质遗迹详细调查与评价"项目的成果之一,该项目是由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委托陕西省矿产地质调中心实施的"2020年地质调查项目委托业务",所属二级项目为:全国地质遗迹立典调查与评价,合同编号为:WT2020195B,项目工作时间为:2020年6月~12月31日,合同总金额为190万元。

主要阐述了本次详细调查取了以下成果: 1.基本摸清了甘泉县地质遗迹资源家底,查明了地质遗迹类型和价值等级,共调查(核查)登录地质遗迹37处,包括基础地质大类15处,地貌景观大类20处,地质灾害大类2处,其中新发现33处;从价值等级来看,其中国家级7处,省级13处,省以下级17处;首次在延安市境内发现恐龙足迹化石,赋存地层为侏罗系直罗组,足迹类型包括有兽脚类恐龙足迹、蜥脚类恐龙足迹和鳄类足迹及行迹等,甘泉县恐龙足迹化石的发现,扩大了中国恐龙足迹的地理分布范围,为我国侏罗纪恐龙足迹增加了新的成员,对于研究我国侏罗纪时期恐龙类型、种群分布、生活习性、迁徙路径,以及古地理和古生态环境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查明了甘泉县地质遗迹分布规律,并对不同类型地质遗迹的形成和演化过程进行了探讨;开展了甘泉县地质遗迹评价、自然区划和保护区划研究;建立了甘泉县地质遗迹调查成果数据库和图件的空间数据库,并编制了甘泉县地质遗迹资源分布图、甘泉县地质遗迹保护与建议图以及地质遗迹保护名录,提出了地质遗迹保护与利用建议;在甘泉县采集土壤样83件、植物样6件、水质全分析样5件、岩石样2件,并调查特色土地资源5处,调查特色生物资源3处,调查水资源2处。

调查地质环境2处,调查自然环境4处;调查社会经济1处,调查人文资源16处;对甘泉石门向阳沟黄土地貌利用无人机开展了三维实景建模工作。

甘泉县地质遗迹资源丰富,类型齐全,以丹霞地貌为代表,美学观赏性强,价值等级高,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潜力。

2.查清了志丹县地质遗迹资源的家底。

此次调查共发现、核查地质遗迹点26处,其中基础地质大类3处,分别为重要化石产地类2处,重要岩矿石产1处;地貌景观大类23处,岩土体地貌23处,碎屑岩地貌亚类23处。

志丹县域内地质遗迹总体价值等级较高,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丹霞类型包括沟谷型、方山、孤峰、波浪式、残柱等,价值等级中世界级1处,国家级10处。

总体来看,区内丹霞地貌群聚性明显,类型丰富,数量多,价值等级高,特征鲜明,国内罕见、世界稀有,是"中国丹霞"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3.基本摸清了安塞区地质遗迹资源家底,查明了地质遗迹类型和价值等级,共调查(核查)登录地质遗迹41处,其中基础地质大类4处,地貌景观大类37处;从价值等级来看,其中世界级1处,国家级3处,省级5处,省以下级32处;查明了地质遗迹分布规律,并对不同类型地质遗迹的形成和演化过程进行了探讨;开展了安塞区地质遗迹评价、自然区划和保护区划研究;建立了安塞区地质遗迹调查成果数据库和图件的空间数据库,并编制了安塞区地质遗迹资源分布图、安塞区地质遗迹保护与建议图以及地质遗迹保护名录,提出了地质遗迹保护与利用建议;在王家湾重点工作区采集岩石样1件、水质全分析样2件,并调查了水资源2处;在安塞区调查特色生物资源3处,调查人文资源3处;对安塞化子坪天生桥丹霞地貌和王家湾石蘑菇丹霞地貌利用无人机开展了三维实景建模工作。

安塞区地质遗迹资源丰富,以丹霞地貌为代表,美学观赏性强,价值等级高,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潜力。

4.基本摸清了靖边县地质遗迹资源家底,查明了地质遗迹类型和价值等级,共调查(核查)登录地质遗迹56处,包括基础地质大类1处,地貌景观大类55处,其中新发现3处;基本查明了靖边县地质遗迹分布规律,并主要对丹霞地貌类型地质遗迹的形成和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探讨;开展了靖边县地质遗迹评价,通过评价得出价值等级,世界级7处、国家级3处,省级17处,省以下级29处;对地质遗迹自然区划和保护区划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保护与利用建议;建立了靖边县地质遗迹调查成果数据库和图件的空间数据库,并编制了靖边县地质遗迹资源分布图、靖边县地质遗迹保护与建议图以及地质遗迹保护名录,提出了地质遗迹保护与利用建议;在靖边县开展自然资源调查,植物资源7处、动物资源1处、水资源调查2处、采集水质全分析样2件、岩石样1件、人文资源调查5处;靖边县地质遗迹资源丰富,类型主要以地貌景观大类为主,以碎屑岩地貌丹霞地貌为代表,美学观赏性强,价值等级高,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潜力和美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