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

阅读数: 3569

成果名称: 城乡一元化建设之路--杨凌农科城一元化建设研究报告

成果登记号: 9612021R0045

第一完成单位: 西安理工大学

联 系 人: 王锵

成果类型: 软科学

应用行业: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成果简介:

1、研究背景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城乡一体化和城乡一元化建设是我国实现城乡协调发展,资源共享的必然选择。

然而,现有文献对城乡一体化的研究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但缺乏对城乡一元化的研究成果。

因此,研究解决如何消除城乡差别,实现城市和乡村在空间布局、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上整体性的融合发展问题,促进城乡一元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2、研究内容 本研究以城市化的经典理论为依据,借鉴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一般规律,结合我国城乡融合发展建设实践,明确一元化建设的条件和环境,以及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第一,城乡一元化的概念界定与理论研究。

首先从产业结构理论、人口城市化理论、土地流转理论、区域发展理论以及生态建设理论五个方面筑构了本研究的基础理论;其次,研究界定城市化、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与城乡一元化等相关概念和内涵。

第二,国内外城市化发展模式研究。

通过对发达国家(英国、美国、日本、法国、荷兰)、发展中国家(巴西、印度)及国内(苏南、温州、珠江、胶南、洛川)城市化发展模式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各国家、地区城市建设的经验教训和对中国城市发展的启示。

第三,杨凌农科城一元化建设的专题研究 (1)杨凌城市化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首先,从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历史沿革、地理及空间布局、农业科技资源和城市化发展历程等方面入手,分析了杨凌的发展概况;其次,分析指出杨凌城市化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2)杨凌农科城一元化建设的基础条件与环境分析。

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杨凌示范区在建设一元化农科城上具有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以及未来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杨凌农科城一元化评价指标体系,测算杨凌农科城一元化水平。

(3)杨凌农科城一元化的发展定位、目标与布局。

基于对一元化内涵的认识,提出杨凌在城乡一元化建设当中应该遵循的原则和发展定位,结合杨凌城市发展目标,为杨凌城乡一元化提供发展规划及布局。

(4)杨凌农科城一元化建设的关键问题研究。

通过分析杨凌一元化农科城未来建设过程中产业发展、失地农民就业、新型社区建设、土地流转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对农科城一元化建设的重要性,针对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杨凌城乡一元化农科城建设的影响,提出未来发展的构想。

第四,城乡一元化建设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

城乡一元化建设需要高质量的金融服务,农村金融市场发展滞后,特别是农村金融机构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此背景下,基于公司治理的理论与研究视角,结合农村中小银行的特点及治理实践,研究农村中小银行服务能力的提升,探索金融助力城乡一元化建设的路径及对策。

第五,城乡一元化建设的公共服务问题研究。

城乡一元化建设的公共服务问题,在税费改革后基本上形成了上级财政投入为主的农村教育单方筹资模式,农村教育筹资方式由多主体筹资转变为单一主体提供,教育作为公共产品其筹资的变化导致决策治理模式变革,成本分担的变化必然带来管理权限上移。

第六,城乡一元化建设的科技创新问题研究。

从理念创新、农业产业体系创新、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科技管理体制创新等方面论述了城乡一元化建设中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

认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在城乡一元化建设中起到重要的理念指导作用; 第七,城乡一元化建设的政策建议。

立足城乡一元化建设的实际需要,从政府职能发挥、市场机制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提升中小银行服务实体经济质量、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投资、统筹生态环境等方面提出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3、研究创新及贡献 (1)城乡一元化概念的界定 (2)城乡一元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提出城乡一元化建设的战略目标与关键抓手 (4)全方位分析打破城乡二元经济,实现城乡一元化发展的可借鉴策略 4、研究的应用推广及效益情况 本项目相关研究成果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城乡一元化建设之路—杨凌农科城一元化建设研究报告》等专著4部,并在《中国软科学》、《中国农村经济》、《人文地理》、《经济问题探索》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篇。

针对关中城市群、杨凌、黄陵、汉中、榆林、洛川等区域的城市发展战略问题展开深入研究,提供了一系列城市经济与管理方面的论证报告。

其中“建设关中国家西部创新中心--陕西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研究成果专门向省、市主要领导及政府相关部门进行过汇报,得到了省委书记胡和平同志和原省长程安东同志的高度认可,并被有关部门采纳,对陕西省城市化实践发挥了积极作用,为陕西追赶超越和实施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提供了理论支持,促进了陕西省城乡融合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