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

阅读数: 2214

成果名称: 基于生理心理测度的城市自行车环境质量感知机理研究

成果登记号: 9612021Y0651

第一完成单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联 系 人: 李聪颖

成果类型: 应用技术

成果体现形式 : 新技术

技术领域: 现代交通

应用行业: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成果简介:

1.项目来源与背景 2012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提出"要充分认识加强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本项目从出行者感知出发,考虑出行过程中个体骑行行为与出行环境的交互过程,从出行者感知的角度深入探索自行车交通环境及基于可达性的规划方法。

研究团队基于自行车交通行为、自行车交通环境感知机理的相关研究,展开如下一系列纵向项目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51408460,基于生理心理测度的城市自行车出行环境质量感知机理研究,2014/01-2017/12,25万,已结题,主持; 本项目从理论上充分认识并描述自行车出行者对出行环境的生理心理需求及主观感知特性,对自行车交通网络规划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对于制定科学、合理的自行车规划建设标准,改善自行车出行环境至关重要。

2.研究目的和意义 (1)本项目通过生理和心理的测度方法测量主观感知指标,探究自行车出行行为、出行环境与感知特性之间的关系及影响规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2)本项目从感知角度构建自行车可达性模型,提出可达性导向的自行车交通路网规划方法,具有前瞻的科学意义。

(3)本研究通过可达性规划的实施,建立可达的城市和社区,促进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的有机协调,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主要论点与论据 (1)城市自行车出行行为与出行质量研究 深度剖析了路段自行车骑行行为中的非正常骑行行为,通过调查观测和分析研判,将自行车路段非正常骑行行为划分为三大类,基于二元 Logistic 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别建立三类出行行为模型,基于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利用三类路段出行行为建立自行车路段出行质量模型。

(2)城市自行车出行者生理心理特性及环境感知研究 将自行车出行者感知相关的诸多生理和心理因素进行梳理,综合自行车交通出行物理环境、出行者个体及行为特性、生理心理属性指标及量表等,建立出行者生理心理及综合感知模型。

4.创建与创新 (1)本项目提出结合运动生理学、心理学、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探究自行车出行者出行行为对出行环境的感知机理。

结合相关的研究理论与方法展开自行车出行者感知研究,是本研究的创新之一。

(2)本项目考虑用地类型对自行车道的影响,构建自行车交通可达性规划模型,通过ArcGIS实现可达性规划的可视化。

基于出行者感知的自行车交通规划的理论提出与方法实现,目前国内外自行车交通规划研究中鲜有提出。

5.社会经济效益,存在的问题 (1)规划和建设者能根据研究成果,改善其中重要的感知影响因素,从而提升自行车交通环境质量,具有现实的应用价值。

(2)为科学、合理的制定自行车交通规划设计标准,为自行车交通出行路径选择和路网规划提供更为准确完善的理论指导,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6.成果简介 (1)结题验收报告 (2)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