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

阅读数: 3303

成果名称: 《声音捕手》与《给变电站静音》

成果登记号: 9612022R0121

第一完成单位: 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联 系 人: 王辰曦

成果类型: 软科学

成果体现形式 : 其他

应用行业: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学科分类: 噪声与震动控制(610.3035)

完成人: 白晓春,王朝峰,周青,杨彬,王绿,窦小晶,申晨,李强,李毅

成果简介:

伴随着电网建设规模的不断升级,输变电工程噪声与环境相容性问题日益凸显,电网建设受阻、居民过度维权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输变电工程的建设与运行,导致了政府、企业、民众“三输”的局面,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为解决这一难题,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中央电视台3家单位联合拍摄两集科普专题纪录片,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把电网环保科普知识、噪声防治技术方法、前沿科技研究成果用庸俗易懂的方式传递给广大公众。科普系列纪录片包含《声音捕手》与《给变电站静音》两集纪录片,每集时长25分钟。生动展示了国网公司科研团队在履行社会责任、建设绿色电网、保护生态文明、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所付出的不懈努力与成效,形成了广泛的影响力。

上集《声音捕手》:本片以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12条重点输电通道之一的伊克昭-沂南±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为切入点,普及了换流站噪声的产生原理、传播特性、影响范围、控制难点等知识。通过小学生趣味试验,通俗讲解了低频噪声定位难的原因。介绍了解决这一难题的秘密武器——我国首台适用于输变电工程中低频噪声定位测试的噪声提取测试系统。

下集《给变电站静音》:以回坊民俗风情街中典型生活场景形象地展示了不同频率的声音。以陕北民歌信天游及内蒙古呼麦的艺术形式,对比了新型降噪材料对于低频噪声的降噪效果。通过在某110kV变电站的现场测试及周边居民的现场采访,展示了降噪材料的实际降噪效果。

选题内容方面,立足一流科研成果,普及科技内涵。输变电工程噪声影响是对周边居民产生的最直接影响,是近年来输变电工程环保投诉的主要诉由之一。本片以得到权威专家鉴定的,但公众了解相当有限的输变电工程噪声“精确定位+精准治理”研究成果为基础,普及电网环保科技内涵。

创作模式方面,打造“科技+影视”融合的创意团队。影片创作团队聚集了国内电网环保领域顶级专家、一流研究人员、中央电视台著名编导,形成了权威科学家、科普工作者和影视工作者深度合作的创造模式,将晦涩的科学术语和最新研究成果,通过通俗化、大众化的科普语言进行多维度转化,便于科研成果科普化的实现。

创作手法方面,植根文化古城,增强科学感染力。植根于西安这座“空气里弥漫的都是文化,脚底下踩得都是历史”的文化古城,取景钟鼓楼、明城墙、回坊风情街等场景,采取陕北民歌信天游、内蒙古呼麦等多种艺术形式,通过循循善诱的主题引导,将严肃的科技成果转化为有温度的民俗小品,融入情感,让观众产生共鸣,提升科学内容感染力,促进了科学精神和文化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