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

阅读数: 1497

成果名称: 卫星动中通平板天线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

成果登记号: 9612023Y0434

第一完成单位: 火箭军工程大学

联 系 人: 王魁

成果类型: 应用技术

成果体现形式 : 新装备

技术领域: 电子信息

应用行业: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学科分类: 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技术其他学科(510.99)

应用状态: 产业化应用

完成人: 姚敏立,贾维敏,韩宝磊,沈晓卫,张峰干,伍宗伟,刘 羽,高明亮,汪小将,朱丰超,金 伟,戴精科,侯榜焕,赵建伟

成果简介:

本成果围绕低轮廓、轻量化、低成本、不依赖GNSS的军用动中通,突破了不依赖GNSS的低成本自主测控、平板天线综合变极化、注塑电镀平板天线和多陀螺IMU等关键技术,解决了现有动中通测控方式依赖GNSS导航信息、易受干扰,金属材质平板天线重量大、反极化干扰大等问题。

(一)成果特点:

(1)创新性强。突破了不依赖GNSS的低成本自主测控、平板天线变极化、注塑电镀平板天线和多陀螺IMU等多项关键技术,关键技术自主可控,授权国家专利10项,具有多项重大创新,总体技术居国内领先;

(2)技术复杂、集成难度大。成果涉及微波天线、控制工程、仪器仪表、信号处理、卫星通信等多个学科专业领域交叉应用,解决无GNSS信息三轴陀螺误差修正、轻量化注塑电镀平板天线工艺复杂、平板天线斜极化隔离度低、动中通空间集成等难题;

(3)指标先进。注塑电镀平板天线综合性能优于同期国内知名企业产品,平板天线斜极化隔离度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效益显著。成果形成了系列化、模块化的卫星动中通平板天线装备,已规模应用,产生了重大的经济效益,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二)主要创新点:

(1)提出一种自适应调整互补滤波器带宽的数据融合姿态估计方法,构建“开环稳定+闭环跟踪+传感器数据融合+误差修正”的新型自主测控体制,实现不依赖卫星导航辅助条件下的自主动中通卫星通信;

(2)提出平板天线电子电动变极化新方法,构建了线性移相器相位补偿和反极化抵消相结合的变极化系统架构,大幅提升了发射斜极化隔离度(≥30dB),解决了传统平板动中通天线系统因极化干扰大、无法入网的难题;

(3)建立基于塑料基材的天线指标与镀层、注塑压力等要素关联模型,提出了天线注塑金属化新工艺以及注塑波导喇叭平板天线分层优化布阵方法,相比传统平板天线面,重量降低50%、成本降低80%;

(4)提出自适应拐点温度补偿方法和多陀螺反馈实时加权融合算法,解决共基准冗余容错、同频共振以及温度自适应补偿难题,研制了一种低成本、高可靠的多陀螺高精度应用的IMU系统。

(三)主要成果形式

本成果授权12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发表代表性论文(著作)12篇;获军队、陕西省优秀硕博士学位论文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