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

阅读数: 1128

成果名称: 传统村落景观基因信息链与自动识别模型构建

成果登记号: 9612023J0137

第一完成单位: 西安外国语大学

联 系 人: 杨晓俊

成果类型: 基础理论

成果体现形式 : 论文

应用行业: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学科分类: 人文地理学(包括区域地理、旅游地理, 其他入有关学科)(170.4520)

完成人: 杨晓俊,方传珊

成果简介:

本项目属于地理科学技术基础研究及应用领域。

传统村落作为人类历史上生存繁衍的珍贵遗存,是中国传统文化、农耕文明和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传统村落文化景观基因的保护、传承与利用对弘扬传统文化、助推乡村数字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陕西是中华传统文化之源,14 个朝代先后在此建都,造就了数量众多的传统村落,是研究陕西地域文化特质的重要历史资料库。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村落地域个性缺失、建筑景观破坏、文化基因流失和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必须利用科技手段传承历史文化,储存景观基因,建立自动识别模型,促进传统村落数字化发展。

本项目依托陕西省社科项目(跨省交界连片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路径研究2019C131),以传统村落景观基因信息链自动识别构建为目标,运用生物学基因胞-链-形”DNA 序列模型原理,文化生态学基质、斑块、廊道空间结构原理,结合现象学方法推理,整合传统村落景观基因谱系,构建景观基因信息链识别模型,解决了乡村景观数字化发展中文化基因传承的难题。创新点如下:

创新点之一:地理学、生态学、类型学多学科融合交叉运用

运用文化生态学结合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凝练景观基因识别指标体系。

运用类型学原理,参考中国可持续发展信息共享系统和国家资源环境数据库的信息分类编码框架,构建陕西省传统村落景观基因信息链。

运用生物学基因胞-链-形”DNA 序列模型原理,文化生态学基质、斑块、廊道空间结构原理,构建陕西省传统村落景观基因的双螺旋结构仿生模型。

创新点之二:借助生物和信息技术,构建传统村落景观基因信息链与自动识别模型,助推乡村数字化发展

运用生物基因技术、信息编码技术实现传统村落景观基因图谱储存和信息链识别模型构建,拓宽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领域,在乡村振兴和城乡一体化过程中提升传统景观基因DNA图谱信息链数据可视化建设,为陕西省传统村落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信息化识别模型支持。

   本成果获2023年度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解决了乡村景观数字化发展中文化基因传承的难题,得到了国内同行的认可。具有很强的社会实践性和极大推广应用价值,为提升乡村数字化发展做出了贡献。在陕西乡村数字化建设中得到应用推广,社会效益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