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

阅读数: 1043

成果名称: 陕西省宁陕县江口-太山庙一带钨钼多金属矿产调查评价成果报告

成果登记号: 9612023J0149

第一完成单位: 陕西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

联 系 人: 史朝洋

成果类型: 基础理论

成果体现形式 : 研究报告

应用行业: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学科分类: 勘查地质学(170.5061)

完成人: 王洁明,杜少喜,曹宏远,朱 蒙,史利燕,党 晨,吴明利,董苏庆,王明霞,任 蕊

成果简介:

一、区域矿产调查取得重大进展 

1、通过1:2.5 万沟系土壤测量及矿产检查工作,初步圈定了南、北两个钨(钼)矿化带。北带位于江口-两河一带,沿江口岩体内外接触带呈近东西向展布,长约 22km,宽约 3-4km圈定综合异常 13 个;南带位于大西沟-黄金美一带,沿懒板凳岩体外接触带分布,呈北东向展布,长约23km,宽约4km,圈定综合异常10 个。通过异常查证,发现了一批白钨矿()点。 

2、根据已知和新发现矿(化)点、物化异常特征及所处地质背景和成矿规律分析,划分出预测区44 个,其中 A 12 个,B 10 个,C 22 个;进一步划分出找矿靶区9 个,其中A2 个,B5 个,C2个。 

3、应用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理论,参照相关技术要求,对调查区石英脉型及矽卡岩型钨矿资源潜力进行了预测,钨预测资源量68.68 万吨。 

二、钨(钼)矿评价取得重大突破 

1、新发现钨(钼)矿产地 2 处,具一定规模的钨矿(化)点4 处(石板沟钨矿点、大竹山沟钨矿化点、大竹山沟口钨矿点、岩湾钨矿化点)。 

(1)金盆中型钨(钼)矿床:位于镇安县月河镇金盆,地表圈定白钨矿体 9 条,深部圈定白钨矿体 15 条,钼盲矿体 7 条,多产于矽卡岩或矽卡岩化大理岩内,矿体呈似层状、脉状,长度一般100-520m 左右,厚 0.8-23.50m 不等,钨矿床规模达中型。

(2)黑沟小型钨矿床:位于宁陕县旬阳坝镇黑沟,钨矿化产于近南北向构造带内,赋矿围岩 为矽卡岩化大理岩,共圈出白钨矿体 7 条,矿体呈板柱状、脉状,长度一般 100-300m 右,厚 0.45-1.16m 不等,钨矿床规模达小型。

2、运用现代"成矿系统、成矿系列及成矿预测"理论,开展了深部成矿预测,"攻深找盲"作取得重大进展。通过对懒板凳岩体北缘红崖头-棋盘沟-带石英脉型钨矿进行钻探工程深部验证,发现了隐伏 的矽卡岩型钨矿。这一新类型的发现,显示本区存在大量隐伏岩体及隐伏钨(钼)多金属 矿(化)体,预测存在斑岩型(?)-矽卡岩型-脉型钨矿系列,为下步"攻深找盲"工作指明 了方向。经资源量初步估算,本地段钨矿床规模达中型。通过进一步工作,本区钨矿资源 量有望达大型以上。 

三、地质矿产研究程度得到全面提升。

首次提出:

1、从岩体-岩体接触带-外围表现为高温-中温-低温元素的"热晕圈"化探异常特征; 

2、晚印支-早燕山期构造-岩浆事件不仅控制了镇安西部钼钨等高温矿产的形成,也对区内 金、铅锌(银)等中低温矿产的形成具热液叠加富集作用; 

3、根据成矿地质条件及成矿规律研究,预测本区存在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斑岩(?)-卡岩-热液脉状型钨钼多金属矿(以金盆钨(钼)矿为代表),层控+热液(再)改造型铅锌 (银)铜矿(以朱家沟铅锌矿为代表),构造蚀变岩型金矿(以丰富东沟金矿为代表)等 系列成矿类型。 

4、提出了印支期近东西向构造、燕山期北北东向构造共同组成了本地区"五纵-三横"导矿、配矿、容矿构造系统,主导了钨钼多金属成矿物质的迁移、富集,预测构造结部位为最有利成矿地段。 

5、前人获得的懒板凳岩体、四海坪岩体同位素年龄集中在165-210Ma 之间,为晚三叠世- 中侏罗世,金堆城钼矿斑岩锆石 U-Pb 年龄为 140-146Ma,综合分析和对比金堆城斑岩体岩 石特征,本地区除存在大规模的晚三叠世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外,还存在与金堆城斑岩体 同期次-侏罗纪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因此,镇安西部具有寻找"金堆城"式斑岩型钼(钨) 多金属矿成矿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