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

阅读数: 165

成果名称: 超高层建筑轻量化顶升模架体系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

成果登记号: 9612024Y1277

第一完成单位: 西安工业大学

联 系 人: 王博

成果类型: 应用技术

成果体现形式 : 新技术

技术领域: 先进制造

应用行业: 建筑业

学科分类: 土木建筑结构(560.35)

应用状态: 小批量或小范围应用

完成人: 曾凡奎,常丽,高宇甲,杜广辉,张文明,莫江峰,牛彦平,李凯宁,杨舒心,邹国欣,胡兆文

成果简介:


 

本项目属于工程建设领域,涉及力学、电子信息、土木工程建设、自动化控制、软件测试和生产物流等多个学科。

液压顶升模架体系具有整体性好、封闭性强、承载力大等特点,但传统顶模体系存在自重大、负载分布不均、水平度调节难度大、顶升速度慢、构件周转难、智能化程度低等问题,严重制约着顶升模架体系在超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广泛应用。针对以上技术瓶颈,本项目针对模架体系提出了轻量化和标准化设计理念,开发了少支点、大行程的液压顶升模架系统,构建了物流协同工作平台,研发了超高层建筑施工装备集成平台技术,开发了轻量化顶升模架体系智能安全运行系统,实现了模架体系轻量化、构件标准化、运行智能化、施工高效化。并在中建七局、中建三局、绿地集团等7家企业进行了广泛应用。

课题组历经多年,在各级政府和企业科技攻关项目的资助下,突破了轻量化液压顶升模架体系和工程应用的关键技术问题,形成了以下原创性成果:

1、提出了轻量化和标准化设计理念,构建了轻量化、大行程顶升模架体系。

针对传统顶升模架体系自重大、顶升速度慢、构件周转率低等弊端,提出了轻量化和标准化设计理念,研发了轻量化液压顶升模架体系,整套系统总重量约400吨,仅有传统模架体系自重的五分之一,具备600吨的顶升力量,可抵抗12级大风。各系统构配件采用模块化设计,70%以上构件能够实现周转。攻克了纵向液压油缸与支腿处液压油缸分离设计技术,开发了大行程顶升系统,确保了顶升动力互不影响;研制了爪型分片式顶升立柱支撑装置,解决了钢筋密集部位难开洞的问题;研制了轻量化钢桁架、内外挂架,较传统挂架系统用钢量减少70%。

2、揭示了模架体系受力规律,保障了轻量化模架体系的结构安全性。

建立了轻量化顶升模架体系结构模型,分析了模架体系在安拆及各工况下的变形、强度、整体稳定性,揭示了模架体系受力规律,验证了桁架最大应力、不同工况最大变形。研究了内爬动臂塔吊、顶升模架体系与主体结构之间共同作用的力学特性,仿真模拟了运行状态各构件和附属设备间的作用关系,优化了施工工艺,实现了内爬塔吊与轻量化模架体系共同作用结构的安全性。

3、开发了模架顶升与监测系统,实现了模架体系智能安全运行。

开发了顶模体系智能实时监测系统,实现了应力应变远程实时监测和预警;研制了变频流控阀,攻克了变频流控技术,较传统阀控体系减少90%的总体积,降低了维护成本;研制了手持式控制器及同步顶升系统,实现了顶升系统的智能化、轻量化;研制了安全防坠、自动预警防护装置,保证了模架体系的安全运行。

4、构建了超高层建筑施工装配集成平台及标准化施工体系,实现了物料管理智能协同,提高了施工效率。

构建了智能物流协同工作平台,基于模架体系顶部平台建立了临时物料仓储、转运、集散中心,实现了物料统一调运管理;创新设计了滑移导轨和气动装置,实现模板安装和拆除过程的自动仓储物流模式;提出了模板、挂架、布料机一体化设计方案,实现了物料同步垂直运输;开发了智能实时监测系统,结合物联网平台,实现了顶模体系智能化管理。构建了轻量化顶升模架标准化施工体系,形成了配套的高效施工技术;创制了钢框拼合加固技术,提高了钢框木模板体系整体性及加固效率;研制了“上绑下浇”式穿插施工技术,提高了施工效率;研发了模板变截面处理技术,解决了核心筒外墙厚度内缩频繁更换模板的问题。

本项目经陕西省土木建筑学会组织专家评价,成果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轻量化液压顶升模架体系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项目授权国家专利33件(其中发明专利14件),软著2件,主参编标准2部,获批省级工法2项,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25篇,部分成果获得科技奖励1项,具有成套的自主知识产权。

本成果在绿地集团等7家企业的多个项目成功应用,迎接社会各界观摩百余次,被人民日报等多家权威媒体报道。近三年产生经济效益4.5亿元,培养了12名研究生和工程师,有力支撑土木工程一流专业建设,为推动超高层建筑施工、顶模体系轻量化、标准化和建筑绿色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