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

阅读数: 3426

成果名称: 单配制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在社会行为相关研究中的应用

成果登记号: 9612015J0045

第一完成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

联 系 人: 王彩红

成果类型: 基础理论

应用行业: 教育

成果简介:

   哺乳动物中只有3-5%为单配制物种,单配制动物模型相当稀少,所以单配制相关社会行为研究相对滞后。本项目通过长期的野外调查研究和试验,通过分析棕色田鼠洞道内家庭结构、种群动态、繁殖特征、双亲行为及其配偶选择,并分析其嗅觉、学习记忆等性二型特征,综合分析发现棕色田鼠为社会性单配制鼠类,并成功建立实验室繁殖种群,为研究单配制相关社会行为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利用该动物模型,采用配偶选择和繁殖指标,率先提出了单配制物种表性匹配和熟悉性相结合的近亲回避机制,该研究发现在国际上引起了重要反响,相关文章已被SCI期刊引用17次,并编入多个专著。   利用该动物模型研究了父本剥夺和早期社会隔离对成年后情绪、社会性、双亲行为、配偶选择的影响及其相关神经内分泌机制,并通过药理学方法研究了早期激素处理和成年后社会行为的因效关系,率先提出了父本照顾对成年后社会行为的影响,并发现这些改变是通过早期神经内分泌物质的改变引起的,相关研究论文被行为学和心理学顶级期刊引用,其中有关父本剥夺的研究结果也在美国华尔街时报上进行了相关报道。这些研究不但强调了父本在后代行为发育中的重要性,同时为人类相关精神疾病的发生和预防提供了新理论和新思路。利用该动物模型研究了不同社会经历对雄性异亲行为的影响,并确定了和雌激素受体及催产素水平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阐明了该行为产生差异的神经内分泌机制。   利用该动物模型首次研究了幼子对父亲的奖赏效应,发现其效力相当于注射可卡因引起的效应,不但率先提出了父子依恋关系中儿子对父亲的影响,同时提出了父子依恋关系对毒品依赖产生的影响。   利用该动物模型研究动物生殖、攻击等社会行为,并研究与这些行为变化相关的激素、激素受体在脑区的变化,血清中激素含量的变化规律,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发现,为解释人类相关行为发生的机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先后在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HormonesandBehavior》《BehaviouralBrainResearch》《BehaviouralPharmacology》《CanadianJournalofZoology》《BehaviouralProcesses》《Physiology&Behavior》《Neuropeptides》《EthologyEcologyandEvolution》《JournalofComparativePhysiology》《ZoologicalStudies》《ActaTheriologica》等发表论文57篇(其中在英文SCI期刊发表20篇,中文权威和核心期刊论文37篇)。研究成果受到国内外学术界关注,共被引用203次,他引117次,其中被国际SCI期刊他引45次,这些SCI刊物如《BehavioralandBrainScience》(IF:18.571)《BiologicalReview》(IF:10.256)《BiologicalPsychiatry》(IF:9.247)《ProceedingsoftheRoyalSocietyB-BiologicalScience》(IF:5.683)《MolecularEcology》(IF:6.275)《EuropeanJournalofNeuroscience》(IF:3.753)《BehavioralEcology》(IF:3.216)《AnimalBehavior》(IF:3.068)《DevelopmentalPsychobiology》(IF:2.595)《PlosOne》(IF:3.73)很多为心理学、动物学领域的顶级刊物,SCI被非SCI期刊论文引用20次,核心期刊论文被中文核心期刊他引52次。由于在该领域的学术影响,项目组成员多此被邀请参加全国生理心理学大会和动物行为学大会,并成功举办亚太整合行为科学国际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