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

阅读数: 1695

成果名称: 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研究

成果登记号: 9612015J0026

第一完成单位: 延安大学

联 系 人: 姜金平

成果类型: 基础理论

应用行业: 卫生和社会工作

成果简介:

   宫颈癌的发病率目前仅次于乳腺癌,居全球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且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逐渐增长趋势及明显年轻化倾向。早期仍主张采取手术治疗,中晚期则以放射治疗为主,虽然目前的手术及放疗技术不断改进,但该病仍存在很高的复发率,因此,若能从分子水平阐明宫颈癌的发病机制,将更有利于该病的诊治。   本项目采用细胞分子生物学技术和方法,从多个层面上分析导致宫颈癌发生和发展相关的基因和蛋白的变化,为宫颈癌的诊治提供理论基础。本项目从地区特异性致瘤型HPV分型,到HIF-1α、β-catenin及端粒酶与宫颈癌相关性分析,研究其在宫颈癌病变及病程演变过程中的表达变化,为今后探索宫颈癌早期诊断提供理论依据;从探讨女性肥胖与宫颈癌关系,到构建miR-145高效表达载体,并研究其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为进一步阐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基础。取得的创新性成果:①、首次在宫颈癌细胞构建了miR-145表达载体,并成功转染宫颈癌HeLa细胞,转染后能显著降低CDK6的表达水平,MTT试验显示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受到抑制,根据miR-145与各个靶基因的碱基互补情况及物种保守性进行逐层筛选,发现miR-145与CDK6和MAP4K4具有很好的靶向关系。下一步将深入研究miR-145与MAP4K4的靶向关系以及MAP4K4上下游基因的变化。②、首次对陕北地区无症状女性宫颈HPV感染现状及主要型别进行了分析,发现HPV52和-58两型别的感染率相对较高,有助于确定宫颈癌HPV整体感染率和地区特异性型别分布情况,为下一代宫颈癌预防性疫苗的设计提供了实证支持。③、首次证实HIF-1α及β-catenin在宫颈癌早期高表达,端粒酶活性明显升高,活性表达增强,因此,HIF-1α、β-catenin及端粒酶都可能成为宫颈癌早期筛查和诊断的一个重要参考标准。这些结论将为宫颈癌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非常重要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