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

阅读数: 1548

成果名称: 干预脂代谢途径提高丙型肝炎治疗疗效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成果登记号: 9612015J0033

第一完成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

联 系 人: 谢海波

成果类型: 基础理论

应用行业: 卫生和社会工作

成果简介:

   课题来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81071371)   陕西省中医管理局科研课题(NO.2005005)   背景: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可引起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目前的主要治疗方法是干扰素(IFN)-α和利巴韦林联合治疗,但其效果有限而且副作用大。因此,急需探讨新的治疗方法。   目的与意义:   1)利用牛腹泻病毒(BVDV)作为HCV体外替代模型和携带可复制的HCVRNA复制子细胞培养系统,探讨黄腐醇的抗HCV作用。2)建立树鼩HCV感染模型,探讨黄腐醇体内抗HCV及改善HCV感染引起的病理改变的作用及机制;3)探讨他汀类药物增强IFN-α和利巴韦林治疗疗效的循证医学证据并研究他汀类药物治疗难治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对发现新的HCV感染治疗方法、提高HCV感染的治疗效果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论点与论据:   黄腐醇具有的广谱抗感染活性和抑制炎症、抑制脂质合成、抗肝脏纤维化和抗肿瘤等多种作用对慢性HCV感染的多种病理变化有针对性;HCV的复制有赖于脂质代谢系统,提示抑制脂代谢的药物可能抑制HCV复制。鉴于HCV复制对脂代谢途径的依赖现象以及黄腐醇和他汀类药物对该途径的干预作用,本研究在体内外研究它们对HCV的抑制作用和临床疗效。创见与创新:   1)建立了牛睾丸细胞培养系统、定量检测BVDVRNA的SYBR绿色荧光real-timeRT-PCR和携带可复制的HCVRNA复制子细胞培养系统。首次证明黄腐醇在体外可抑制BVDV复制并且可增强IFN-α的抗BVDV作用。首次证明黄腐醇在体外可抑制HCV复制。2)建立了HCV感染树鼩动物模型,首次证明黄腐醇可降低HCV感染树鼩的肝脏损伤,并可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和调节肝细胞凋亡。3)首次获得他汀类药物可显著提高IFN-α和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病毒学应答的循证医学证据。初步观察发现,加用氟伐他汀可使部分对IFN-α和利巴韦林治疗无效和复发的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获得病毒学应答且未增加不良事件。   社会经济效益:   1)为开发黄腐醇和/或其类似物成为新型治疗HCV感染的药物提供了依据。2)为提高HCV感染的治疗水平探讨出新的途径,特别是为尚无蛋白酶抑制剂可用、为禁用或不适合应用蛋白酶抑制剂的患者以及难治性丙型肝炎患者带来希望。3)已发表论文8篇,SCI收录8篇,他引39次。其中有关他汀类药物增强IFN-α和利巴韦林二联治疗丙肝疗效的研究文章发表后引起广泛关注,国际肝病网、MedSci和MDLinx等医学和肝病研究专业网站报导了本研究结果,给与较高评价。受邀为FutureVirology杂志撰写与研究内容相关的社论。培养博士研究生4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