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

阅读数: 2791

成果名称: 陕北低渗透致密油藏储层沉积相及储层特征研究

成果登记号: 9612016J0012

第一完成单位: 延安大学

联 系 人: 王海洋

成果类型: 基础理论

技术领域: 新能源与高效节能

应用行业: 采矿业

成果简介:

   本项目属于地球科学学领域。          近年来,低渗透油气藏是我国油气藏主要开发对象之一。随着研究的深入,鄂尔多斯盆地特低渗、超低渗透油藏也日益得到大家的重视,其中黄陵探区长6油藏、吴起长63油藏及姬塬长4+5油藏是陕北地区超低渗致密储层典型代表。          目前对于黄陵探区、吴起油气富集有利区评价及控制规律认识已经有一套较为成熟的理论技术方法,然而长63储层砂体物性非均质性强,孔隙结构复杂、成岩作用复杂、敏感性较强,直接影响了油气田的开发效果。为了高效开发长63油藏的目的,需要对其特征及内部构型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深化。          近年来上述地区自勘探开发以来,在扩大勘探成果、转变开发方式、精细开发,提高原油采收率取得了突出的成果。在勘探方面,确保新增控制含油面积20-25km2,地质储量800-1000万吨。在开发方面,深化老区地质和工艺技术研究,优化方案部署,实施勘探、注水开发超前介入,提高资源利用程度。然而,黄陵等探区延长组主要为深湖、半深湖沉积环境,一直认为缺乏有效的储层,多年来所做的研究较少,特别是对深湖区沉积相及重力流浊流沉积砂体的研究工作尚未系统开展过。整体而言,研究区勘探程度相对较低、对水下浊积砂体这一类隐蔽性油藏认识程度低,是制约该地区增储上产的技术瓶颈。黄陵探区延长组长10到长1发育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远砂坝砂体以及深湖区的浊积砂体,都是该区的重要的含油骨架砂体。不同沉积环境下形成的砂体,其砂体在时空展布规律与控制因素不同,油层在横向上变化复杂,并且其储层的特征也差异很大。研究区不同类型的储集砂体,其岩性、空隙类型、孔喉结构、储层非均质性、渗流等特征有明显差异。研究区储层不同,同样是岩性致密、物性差,渗透率低,但是储层敏感性不同会导致开发技术方案的差异,因而显得开发难度大。            项目以黄陵等探区延长组为例,综合应用地质、录井、测井、岩心分析、试油试采、实验分析等资料,系统研究,阶段总结,通过综合地质研究与现场相结合,厘定不同时期的物源方向、沉积微相的类型及其展布,剖析不同相控下砂体的空间展布及其规律,对延长组主力油层的储层岩性,岩矿特征及填隙物特征,孔隙类型,孔隙结构,敏感性,渗流特征,层内及层间非均质性,裂缝发育特征进行详实的表征刻画,探讨不同成因储层的勘探及开发技术策略,从而为实现黄陵探区勘探工作中油层认识上的突破、商业储量的增长及加快探明区域的开发步伐,提高采收率,为油田的稳产上产提供现实接替的目标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