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

阅读数: 2445

成果名称: 商洛市小麦灾害性病虫发生规律与一喷三防技术研究推广

成果登记号: 9612016Y0191

第一完成单位: 商洛市植保植检站

联 系 人: 王满强

成果类型: 应用技术

技术领域: 农业技术

应用行业: 农、林、牧、渔业

成果简介:

   一、技术来源:   本项目是自选项目,由商洛市植保植检站主持,组织全市七县区植保植检站协作实施,从2010年开始,到2014年完成。   二、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   1、应用领域:该项目属农业技术领域,技术新颖,实用性强,可广泛应用于小麦中后期管理,对全省乃至全国小麦生产有很强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2、技术原理:项目坚持调查研究、试验示范、推广普及相结合的方法,采取试验研究、示范推广同步走的技术路线,在研究弄清小麦灾害性病虫发生规律及影响因子的基础上,研究集成"一喷三防"技术体系。坚持以测报为依据,因地制宜,实施分类指导,按照"政府主导、属地负责"的工作机制,坚持行政推动、技物配套、科学指导,专业化统防引领,群防群治相结合的推广模式,确保"一喷三防"技术全覆盖,病虫危害得到有效控制,实现增产增收的目的。   三、性能指标   1、目标任务:   1.1监测小麦灾害性病虫发生危害规律及影响因子,调查研究保产量效果;   1.2研究"一喷三防"施药时期、次数和药剂组合,明确了"一喷三防"主体功能,集成了"一喷三防"技术体系。   1.3宣传引导、抓点示范,广泛推广小麦灾害性病虫"一喷三防"技术。   2、实际完成的性能指标   2.1研究弄清了小麦灾害性病虫害发生危害规律及影响发生的关键因子,建立了小麦条锈病、白粉病、吸浆虫危害损失模型。   2.2开展小麦"一喷三防"不同施药时期、施药次数、不同防控对象、关口前移防控、专业化统防统治对比等试验示范,明确了"一喷三防"最佳施药适期、"一喷三防"的功能定位及对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   2.3研究形成了"一喷三防"五大主体技术,即①准确监测病虫发生动态。②正确掌握最佳喷药时期③严格把握喷药次数。④科学指导混配药剂。⑤大力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组装集成了小麦中后期"一喷三防"技术体系。   2.4引进了戊唑醇、毒死蜱、多功能机动烟雾机等10多种高效低残毒农药和防治器械,发布病虫预报325期,发布防控信息600多条,发表研究论文24多篇,举办培训600多场次,培训人员7.2万人次,极大提高了小麦"一喷三防"技术的入户率。   2.5 5年在不同气候区域建立示范60多万亩,累计推广423万亩,新增总产值29017.04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四、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比较   该项目立题准确,技术路线科学合理,弄清了小麦灾害性病虫害发生规律及影响因子,建立了小麦条锈病、白粉病、吸浆虫危害损失模型。在条锈病防控、一中成药三防时期、施药次数、药剂配方有突破,研究形成了"一喷三防"五大主体技术,组装集成了小麦中后期"一喷三防"技术体系。其技术先进、成熟、可靠,能够紧密围绕农业生产实际,适应性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其技术上有多项创新和突破,达到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   五、成果的创造性、先进性   1、研究弄清了小麦灾害性病虫发生规律及影响因子,建立了小麦条锈病、白粉病、吸浆虫危害损失模型,为病虫害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2、研究明确了小麦"一喷三防"的功能定位及对延长叶片衰老、增加千粒重等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首次研究提出"一喷三防"最佳施药适期应前移为小麦抽穗扬至花期,改变了传统的扬花至灌浆期施药习惯。   3、明确了关口前移防治技术对小麦条锈病的控制作用,首次提出在小麦条锈病早发、重发区实施关口前移防治技术,丰富和完善了小麦条锈病综合治理措施,为科学防治提供了新思路。   4、选择出适合不同病虫发生区域小麦"一喷三防"药剂配方组合,研究集成了"准确监测病虫发生动态、掌握最佳喷药时期、合理把握喷药次数、科学指导混配药剂、大力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的"一喷三防"技术体系。   5、探索形成了"行政推动、属地负责、技术支撑"的防控工作机制和"技物配套、统防引领、群防群治"相结合的推广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