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

阅读数: 3081

成果名称: 酸枣良种工厂化快繁及绿色生产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

成果登记号: 9612016Y0389

第一完成单位: 延安常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联 系 人: 刘启明

成果类型: 应用技术

技术领域: 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

应用行业: 卫生和社会工作

成果简介:

   一、课题来源与背景   本项目来源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7年生物医药、生物育种和高纯硅材料等高技术产业化专项项目"酸枣良种工厂化快繁及绿色生产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由延安常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河北农业大学等单位合作实施完成。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延安是酸枣的适生区,延安酸枣含大量维生素、柠檬酸及钙、铁、锌、镁等微量元素和生物活性物质,素有"天然维生素丸"之称。多食酸枣食品还具有滋补保健,益智健脑的作用。种仁含酸枣仁皂甙A、B等。性平,味甘、酸,有养心安神、补肝、敛汗的功效。主治心烦失眠、惊悸怔忡、体虚多汗、神经衰弱、多梦、汗少口干等症。延安酸枣是中国酸枣种类中活性成分最高的一种。据验测定,延安酸枣果仁内含有活性炭、脂肪油等药用成分,经过提纯可制成降压、改善心血管功能和调理神经系统功能的新药,特别是酸枣仁药用有效成分总皂甙含量为1.1353%,内在质量优于其他产地酸枣。因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微量元素,素有"天然维生素丸"之称。。但由于酸枣的开发和有效利用率低,每年都有数以百吨的酸枣落地化为尘埃。并且酸枣资源多以野生为主,种源质量逐渐退化,为此,我公司开展了此项研究与产业化示范,以维护和促进延安酸枣的资源可持续发展。   三、主要论点与论据   项目核心是通过试管无性繁育,运用克隆等技术,实现酸枣种源繁育及酸枣中药产业现代化。主要采用酶解、微波和超微粉碎等技术,实现酸枣仁有效成分的综合提取和产业化生产,项目主要建设酸枣仁有效成分综合提取示范生产线。   四、创见与创新   项目以实施单位及合作团队取得的河北省科技成果"酸枣组培快繁技术"鉴定(证书编号:2003-0904)为基础,建立起了酸枣良种工厂化组培快繁体系,并建成了26000多亩规范化酸枣人工种植基地,具全国领先水平。在酸枣产品综合开发绿色生产体系建立方面,一是利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将酸枣仁中脂溶性成份和非脂溶性成份分离,用大孔树脂分离技术提取皂苷和黄酮,达到了高效分离提取酸枣仁重要功能性成份的目的,实现了用酸枣仁提取的酸枣仁黄酮、酸枣仁皂苷、酸枣仁油含量、质量可控;建成酸枣仁有效成分综合在线检测自动提取生产线,以自动控制技术为核心,结合高效、节能的新型中药制药单元设备,包括逆流提取工段,双效、单效、球形浓缩工段,大孔树脂工段,真空带式干燥工段及公用系统等,建成了酸枣仁提取生产数字化车间,形成年处理酸枣仁250万公斤的加工能力。二是开发出利用酸枣果肉生产酸枣汁、酸枣酱、酸枣糕、酸枣片、酸枣醋等系列功能性食品的生产工艺及设备,并达到产业化绿色生产水平。三是优化了利用酸枣核壳制备活性碳的生产工艺等。四是建立起酸枣系列产品生产质量检测控制平台,保障了酸枣系列产品达到"绿色"产品质量要求。五是开发出以酸枣仁为主要原料的中药二代心神宁片和三代心神宁片。六是制订了酸枣仁提取物酸枣仁黄酮、酸枣仁皂苷、酸枣仁油的企业标准。七是研究利用酸枣叶生产出了保健茶叶。八是"延安酸枣"被国家质监总局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本成果为实现酸枣中药和保健食品绿色生产全程质量控制奠定了技术基础。参与项目建设的各单位人员在2010年"中药材"、2010年第八届全国超临界液体技术学术及应用研讨会暨第一届海峡两岸超临界液体技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SupercriticalFluidExtraction[J].JournaloftheAmericanoilchemistscsociety,2010、2010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西北林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中国园艺学会干果分会的"干果研究进展"(8)、2010年(1)陕西农业科学等重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7篇,获得发明专利1项,制定企业标准4项,制定地方标准2项。   五、社会经济效益   本项目形成了年产酸枣仁油20万公斤、酸枣仁皂苷和酸枣仁黄酮各200公斤的生产能力,年处理酸枣仁250万公斤的加工能力。   六、主要奖励   本成果为实现酸枣中药和保健食品绿色生产全程质量控制奠定了技术基础。参与项目建设的各单位人员在2010年"中药材"、2010年第八届全国超临界液体技术学术及应用研讨会暨第一届海峡两岸超临界液体技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SupercriticalFluidExtraction[J].JournaloftheAmericanoilchemistscsociety,2010、2010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西北林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中国园艺学会干果分会的"干果研究进展"(8)、2010年(1)陕西农业科学等重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7篇,获得发明专利1项,制定企业标准4项,制定地方标准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