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

阅读数: 2728

成果名称: 魔芋产业化"安康模式"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

成果登记号: 9612017Y0017

第一完成单位: 安康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联 系 人: 崔鸣

成果类型: 应用技术

成果体现形式 : 新技术

技术领域: 农业

应用行业: 农、林、牧、渔业

成果简介:

    一、研究背景

    魔芋是自然界唯一大量提供葡甘聚糖的重要作物。安康市魔芋产业化开发走在全国前列。本项目针对我国魔芋产业存在的良种缺乏、病害严重,深加工产品种类少,满足不了市场需求等问题。在国内率先立项开展魔芋大田和林下种植技术研究、保健食品研究与开发等。

    二、研究内容

     1.种植模式。国内率先开展以3种种植模式为主要内容的魔芋病害综合防治研究。

    大田立体种植。150厘米带型,2行魔芋间作1行玉米,魔芋种芋重量100克;200厘米带型,2行魔芋间作2行玉米,种芋250克。

    魔芋适宜种植区域海拔700-1100米;轮作周期3年;应用魔芋防病营养药袋、专用肥、生防菌;采用草覆盖栽培,适宜药剂、化除技术、种芋贮藏等。

    林下种植。退耕还林地种植魔芋,刺槐最佳,应用生防菌,海拔500~1000米种植、树龄4-8年、荫蔽度50%、化学除草,林地养蜂等。

    生态种植。用房边、沟边、路边、林边、地边的零星瘠薄地块,研究应用堆栽、坑栽和垄作技术。

    "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基地建设模式,订单种植确保产品有销路,满足企业优质原料供应。

     2.品种选育。建设魔芋品种资源圃;开展组织培养;选育出新品种"秦魔1号"。

     3.产品开发。率先研发出魔芋休闲食品;方便食品(魔芋面、粉条、粉丝等);魔芋饮品(膳食纤维粉、胶囊和饮片);配料食品(挂面、魔芋米、腐竹)。

    三、创新点

     1.创新性地研究与推广魔芋玉米间作、魔芋林下种植、魔芋生态种植三大种植模式,有效防治魔芋病害,探索"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基地建设模式,促进了以安康为主的陕南山区成为全国魔芋四大种植区之一。中国魔芋协会3次在安康召开魔芋种植经验交流会,魔芋玉米间作和魔芋林下种植已成为全国魔芋主要种植模式之一。

     2.项目中魔芋粉去杂提质新技术在尊重现有基本工艺流程及装备的前提下,开发并优化新的工艺参数。提供了简单易行、可工程化的方法,节约了成本、简化生产环节、避免环境污染。利用本法可除去淀粉、还原糖、蛋白质及灰分等杂技,去除腥味、提高透明度及粘度,获得高纯度的魔芋粉,满足工业需求。经查新检索,该研究成果未见报道。涉及魔芋生物材料及化妆品、魔芋蛋白重组食品的研究,均为首创性工作。

     3.选育出魔芋新品种"秦魔1号",研究与应用良种快速繁育、病害防治和高效种植技术;研发魔芋防病营养药袋、专用肥、防病生防菌。研发新型加工产品60余种。

     4.获发明专利授权10项、公开4项、受理6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4项,外观设计专利28项;出版著作3部,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 10篇,多项内容国内首次发表。制定地方标准已颁布,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国家唯一魔芋标准化示范区。

    技术评审结论:"安康模式"的研究与开发,使安康成为中国现代魔芋产业建设第一市,其科学研究、产品研发和工作机制创新成果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项目单位为中国魔芋协会副会长,主持人为副会长兼种植业专委会主任。

    四、技术指标

    1.魔芋玉米间作模式使发病率降至8%以下,亩均增产209公斤,增产率21%。

    2.魔芋林下种植模式使发病率在5%以下,亩均增产量548公斤(退耕还林种植全为增产量),具有省地、省投资、省工等特点。

    中国魔芋协会将研发的两种模式向全国推介,成为我国魔芋种植主要模式。

    五、应用效益

    1.技术成熟度。在国内最早开展研究,不断试验研究、示范推广,总结、完善和提高,已形成成熟的魔芋大田和林下种植技术规范,大田生产出无公害产品和绿色产品,林下生产出有机产品。四类魔芋新型食品企业均制定企业标准,规模生产和扩大市场。

    2.经济效益。2014~2016年,魔芋新技术和新模式共示范推广57.24万亩,共增产鲜芋20482.35万公斤,共新增总产值75766.11万元,共新增纯收益55659.57万元。企业魔芋保健食品新增销售额93372万元,实现利润17120万元,新增税,3266万元。魔芋产业化总收益72779.57万元。新增出口创汇8660万元。

    3.社会意义。林下增种魔芋,还管护好退耕还林林地;种植农民增收,加工增加用工,加快脱贫攻坚步伐;培育区域特色主导产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提供保健食品,把小魔芋做成健康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