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

阅读数: 2867

成果名称: 桑树资源多样性与保护研究

成果登记号: 9612017Y0041

第一完成单位: 安康学院

联 系 人: 陈强

成果类型: 应用技术

成果体现形式 : 其他应用技术

技术领域: 农业

应用行业: 农、林、牧、渔业

成果简介:

    ①课题来源与背景:中国是世界桑树的主要起源地,由于我国生态环境多样,在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中,形成了极其丰富桑树种质资源。而优良种质的保存和优良品种的选育是提高桑品质和产量的基础。基于此,我们提出收集秦巴山区野生桑资源和国内桑树优良种质资源,建立秦巴桑树种质资源圃,对野生桑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保护与研究,被列为安康市2010和2011年度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10AK02-01,11AK03-01),和陕西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2010JS011,2010JS012)。

    ②研究目的与意义:桑叶是目前家蚕唯一的饲料,作为蚕桑产业的物质基础,桑叶品质直接关系到蚕桑产业的健康发展,桑树种质的保存和优良品质的选育和保护是提高桑叶品质和产量、形成优良桑树品质的关键和基础,因此桑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和保存对于桑优良品种选育以及蚕桑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③主要论点与论据:通过对秦巴山区桑树资源的多年调查,摸清秦巴山区桑树资源的分布规律,获得丰富的桑树种质资源相关资料。同时通过从国内外蚕桑科研单位引进优良的桑树资源和育种材料,通过创新育种手段获得新的种质,我们将所得资源进行规划,建成了西北地区最大的桑树种质资源圃,保存资源包括4个国家和地区及我国17个省的403份桑树资源。对特色桑资源的营养价值、养蚕实验等进行了分析,发现了多份特色资源;利用肌动蛋白基因及其内含子、叶绿体基因组、SSR等对野生桑和地方桑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加强了野生资源迁移保护时根际细菌种类和变化的研究,得出影响其迁地保护成活率的关键是其根际细菌多样性的降低,主导类群由变形菌门(31.62%)和酸酐菌门(19.8%)变为厚壁菌门(89.07%),这与移栽土壤为桑树连作地和田间管理等因素有关。

    ④创建与创新:本成果成功建立了西北地区最大的桑树种质资源圃,并且利用叶绿体基因组、肌动蛋白基因及其内含子、SSR等对桑树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解决了桑树资源的遗传距离和桑树的系统进化问题。同时利用根际微生物多样性解释野生桑树迁地保护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这对于珍稀植物的迁地保护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⑤社会经济效益,存在的问题:根据对迁地保护的野生桑树根际微生物进行的研究,在资源圃的养护管理过程中,采取了有效的措施,增施微生物菌肥,减少非发酵有机肥的使用量,使得植物死亡率显著降低,养护管理工时量和苗圃的养护成本显著降低。将野生桑从高海拔引种到低海拔栽培,呈现出许多栽培桑的性状,为山区发展蚕桑开辟了新路子。长期以来,我国在桑树野生资源保护和优良品种选育方面相对落后,缺乏系统的研究。大量的野生种质资源日趋濒危和丧失,亟待拯救和保护。本成果从秦巴山区收集到了多个有价值的桑树野生资源,并将代表植株迁地保护,建立了桑树资源圃,为桑树资源遗传多样性的保护和高效开发利用提供了物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