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

阅读数: 2071

成果名称: 典型煤矿区地质灾害演变及防控技术

成果登记号: 9612017Y0144

第一完成单位: 陕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联 系 人: 李永红

成果类型: 应用技术

成果体现形式 : 新技术

技术领域: 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

应用行业: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成果简介:

    陕西省是全国地质灾害较严重的省份之一。2001~2016年,陕西省共发生地质灾害8250起,造成人员死亡611人,失踪265人,受伤341人,直接经济损失近20个亿。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人为引发地质灾害占总数的50%以上,而煤炭资源的开发又是人为因素的重中之重。因此,进行典型煤矿区地质灾害演变与防控技术研究,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刻不容缓。

    依托于陕西省地质灾害防治专项经费,遴选高强度煤炭资源开采的榆阳区、神木县、府谷县、彬县、长武县5个重点县(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外业调查、资料收集、遥感解译、工程地质类比、山地工程、土工试验,统计分析、数值计算、数值模拟等方法,以MAPGIS,ARCGIS和SQL SERVER 2008为平台等为工作手段,综合研究并编制完成了《典型煤矿区地质灾害演变及防控技术》成果。旨在重新认识地质环境条件、揭示地质灾害引发因素、分析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与分布规律、研究地质灾害演化(变)过程、探讨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评价方法、研究地质灾害监测防控技术等,通过实现"三个提升",一是提升地质环境条件认知水平、二是提升政府决策部门管理水平、三是提升地质灾害防控理论水平,最终达到防灾减灾的社会效益。

    本项目完成调查面积19669km2、遥感解译面积19669km2、842处地质灾害点调查,20处危重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初步勘查、1865个行政村的调查访问,涉及91个1:50000标准分幅图;完成4个课题的研究,包括榆阳、神木、彬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专题、典型煤矿区地质灾害演变及防控技术;10个系统的建设,包括榆阳、神木、府谷、彬县、长武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及其群测群防动态数据库;集成20个专项报告、系列图件20幅、附表10套等。取得主要创新成果如下:

1、提出了综合抗灾能力指数的新概念,建立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模型和综合防治指标体系,划分了研究区地质灾害风险性分区;

2、首次揭示了黄土沟壑区过沟开采引发"对头滑坡"的发育特征和运动方式,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技术;

3、查明了典型煤矿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和分布规律,总结了地质灾害的演变过程与致灾模式,划分了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和防治分区,建立了多部门共同防范的群测群防体系;

4、研发了地质灾害专业监测产品和监测预警系统,编制了行业和地方标准。

    项目实施过程中,授权实用新型专利5项、出版地质灾害防治系列丛书4本、发表论文14篇。该项成果推广到研究区至陕西省全境范围以来,在政、产、学、研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1)该项研究成果自2014年实施并推广运用以来,人民群众防范地质灾害的意识得到大幅提升。仅2014~2016年三年间,全省成功预报地质灾害41起,避免人员伤亡981人,避免直接经济损失3839万元;(2)有效保护三秦大地在册的11736处地质灾害隐患点上95374户508198人398412间房屋"零伤亡",避免直接经济损失148724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