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

阅读数: 3185

成果名称: 基于新靶向性多模态探针对显示脑胶质瘤细胞凋亡的研究

成果登记号: 9612017J0028

第一完成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联 系 人: 董康宁

成果类型: 基础理论

成果体现形式 : 论文

技术领域: 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

应用行业: 卫生和社会服务业

成果简介:

       本课题的初步设计在于尝试构建新型具有靶向性的多模态探针,通过分子成像,用于脑胶质瘤放化疗的凋亡监测。我们率先观察替莫唑胺对脑胶质瘤细胞程序性死亡的诱导效应,并证明磷脂酰丝氨酸(PS)参与了这个过程,以期在后期研究中将对PS有高度亲和性的AnnexinⅤ作为靶向造影剂的分子靶向物质。在多模态探针的初步研究当中,我们构建氧化石墨烯为载体的Gd3+磁共振造影剂,通过表征和成像研究,证明其成像能力佳,但直径较大,临床应用受限,遂放弃以氧化石墨烯作为载体,而是尝试将Gd3+和量子点直接相连接。在后续研究中,我们以钆喷酸单葡甲胺(GdPM)为前驱体,利用热解法制备钆-碳量子点纳米粒子(Gd-CQDs)。表征结果显示,制备Gd-CQDs纳米颗粒尺寸约2.4 nm左右,量子产率约3.4%,钆离子含量约为16.7%,具有光致发光性能,且结构稳定可完全分散于水溶液中。说明我们所构建的Gd-CQDs纳米颗粒具有良好的体积,完整性,分散稳定性和光致发光性能。此外,毒性研究显示细胞增殖未见明显抑制,而细胞平均凋亡率和坏死率低,仅在极高浓度组才出现明显升高,动物实验未见明显肝肾功损害,说明了Gd-CQDs纳米颗粒生物学毒性较小,生物相容性好,具有临床应用前景。在细胞和动物水平荧光特性测定发现,当Gd-CQDs纳米颗粒与细胞共孵育后,分别在365、488和545nm的激发波长下,均可呈现荧光。裸鼠皮下注射后应用465、500、535、605和710 nm波长的激发光激发,皮下注射点均可发出的荧光。说明Gd-CQDs纳米粒子荧光效应佳,可用于光学成像。体外弛豫性能研究发现MRI扫描显示随着Gd3+浓度的增加,T1值逐渐减小,图像对比增强度越明显。同浓度Gd-CQDs纳米颗粒和Gd-DTPA相比较,R1值更高。当Gd-CQDs纳米粒子的含钆量为0.1 mM时,该造影剂的纵向弛豫率R1=7.5 L.mM-1S-1,优于临床常用的造影剂Gd-DTPA,因此成像效果优于Gd-DTPA,成像效果显著。说明Gd-CQDs纳米粒子具有较好的体外弛豫性能,可用于MRI成像研究。通过研究,证明我们构建的Gd-CQDs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的表征、光学特点以及MRI成像特点且毒性低,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可能。下一步研究中,我们需要对其进行靶向化处理,使之成为真正具有靶向性的多模态探针,以用于脑胶质瘤的治疗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