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

阅读数: 3139

成果名称: 膝降动脉隐支穿支皮瓣修复老年烧伤患者膝部深度创面的临床应用研究

成果登记号: 9612017Y0958

第一完成单位: 陕西省汉中市中心医院

联 系 人: 张万锋

成果类型: 应用技术

成果体现形式 : 新技术

技术领域: 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

应用行业: 卫生和社会服务业

成果简介:

    一、任务来源与背景

    本课题为自选临床医疗应用型课题。

    冬季因取暖不慎引起深度烧伤较多,特别是老年患者,合并症多,行动不便,反应迟缓,合并一氧化碳中毒晕倒后引起的肢体烧毁伤较常见。而膝部前侧烧伤常是受累及部位,若烧伤累及关节深部,度数深、面积大,局部任意皮瓣或植皮修复受到限制;同侧逆行股前外侧岛状皮瓣因旋股外侧血管远端解剖困难,皮瓣静脉回流易发生障碍而导致手术失败。又因老年患者合并症多,血管吻合条件较差,不能耐受长时间手术麻醉风险和不宜选择显微外科游离皮瓣移植修复;交腿皮瓣需长时间肢体固定,患者依从性差,不易被接受,且易导致继发性关节损伤等并发症。基于以上原因,临床迫切需要探索研究一种老年膝部深度烧伤创面修复方法,避免老年膝部深度烧伤创面修复困难,面临自股部截肢的威胁。

    对于老年患者膝部烧伤,若膝内、后侧及小腿内侧中上段皮肤完整,膝降动脉隐支血管轴未伤及,采用膝降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膝部前侧深度烧伤创面,避免了截肢,且保留了患肢负重行走功能。2013年12月至今,科研课题组创新研究采用"膝降动脉隐支穿支皮瓣修复老年烧伤患者膝部深度创面"技术 56例,按照一般膝关节损伤患者功能评定方法进行术后功能评定,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二、目的和作用意义

    为老年患者膝部深度烧伤创面修复提供指导和治疗借鉴;最大限度的保留术区功能及外观,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手术简便易行,降低手术难度和麻醉风险,扩大了该区域损伤创面手术治疗等适用范围,为高龄患者的创面修复提供一种治疗新方法。

    三、论点和论据

    科研课题组创新研究采用膝降动脉隐支穿支皮瓣带蒂转移修复老年烧伤患者膝部Ⅲ度烧伤创面的手术方法治疗患者56例,按照一般膝关节损伤患者功能评定方法进行术后功能评定,临床效果良好,对于老年膝部深度烧伤修复困难的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提高了生活质量,且所采用的穿支皮瓣面积大、旋转轴点高,效果可靠。

    该术式具有以下优点:①应用膝降动脉隐支穿支皮瓣修复老年烧伤患者膝部深度创面,避免了截肢,保留了患肢负重行走功能,为膝关节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提供一种修复方法。②手术时间短,麻醉和手术风险较小,术中取平卧位,不需要更换体位。③不损伤知名血管和重要神经。④皮瓣设计简单,膝降动脉血管蒂恒定,轴型皮瓣血运丰富,大隐静脉参与皮瓣静脉回流,皮瓣旋转75-80 °至创面,血管蒂不扭转,保证了皮瓣血供和静脉回流,因带蒂转移,无显微外科术后血管危象风险。⑤皮瓣有隐神经支配,皮瓣感觉得以保留。⑥皮瓣位于膝内侧和小腿内侧,术区较隐蔽,邻近组织修复,其厚薄、质地、颜色与受区一致。⑦术后肢体摆放无特殊要求,患者术后舒适度好。

    四、创见与创新

    1.对于老年高龄膝部前侧深度烧伤修复困难且有强烈保肢愿望患者,提供治愈的方法,避免了截肢。

    2.穿支皮瓣切取面积为 25 cm×15 cm,皮瓣近端达膝上5 cm、远端达膝下20 cm,宽度约15 cm。皮瓣旋转轴点位于膝内侧上5 cm,穿支皮瓣跨膝关节内侧至小腿(皮瓣大、旋转轴点高)。大隐静脉和隐神经包含在皮瓣内,既加强了沿血管神经丛方向扩大其轴向血供距离,又促进皮瓣静脉回流,且隐神经包含在皮瓣内,皮瓣感觉得以保留。

    五、社会经济效益与存在的问题

    为老年患者膝部深度烧伤创面修复提供指导和治疗借鉴;最大限度的保留术区功能及外观,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手术简便易行,降低手术难度和麻醉风险,扩大了该区域损伤创面手术治疗等适用范围,为高龄患者的创面修复提供一种治疗新方法。

该技术的实施需要对局部解剖知识的熟练掌握和深入学习,同时有熟练的解剖技能,避免术中重要神经血管的损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同时应注意不同患者基础疾病治疗和并发症的预防,注重围手术期管理,为术后的恢复和手术效果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