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

阅读数: 2271

成果名称: 动态超声检查在婴幼儿肠套叠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成果登记号: 9612017J0142

第一完成单位: 咸阳彩虹医院

联 系 人: 文金全

成果类型: 基础理论

成果体现形式 : 论文

技术领域: 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

应用行业: 卫生和社会服务业

成果简介:

    本项目为自选项目,通过高频和低频超声联合对婴幼儿肠套叠进行动态、反复检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首选无创、动态及直观的高低频彩色超声检测技术,在我市婴幼儿肠套叠诊断的研究中具有系统性和先进性。

    肠套叠指部分肠管套入与其相连的肠腔内,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是婴儿期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多见于4-10 个月婴儿。肠套叠是一段肠管的一部分及其系膜套入其远端或近端的肠腔内,肠管受压后出现症状,以呕吐、腹痛、便血及腹部包块为特征。肠套叠在儿童中常见,是除了便秘以外,婴儿及学龄前儿童急性腹痛的第二类常见的病因。肠套叠在发病初期,患儿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较小患儿仅表现为哭闹烦躁,不能准确诉述病史,给诊断带来困难。Terrown等学者提出哭闹、腹部包块、面色苍白及呕吐四项临床表现对诊断肠套叠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大部分患儿仅出现其中一种或两种表现,而两种征象两两组合提示肠套叠的可能性仅为63%,可见仅靠临床体征对肠套叠进行诊断其阳性率较低,所肠套叠的明确诊断需结合影像学检查,目前诊断肠套叠应用的影像学检查有X线检杳、CT、超声检查及MRI检查等。但X线检查和CT检查均有福射性,儿童一般不宜选择此两种检查。MRI检查跟其他检查相比对软组织的分辨率高,可以多方位观察病变,但其扫描时间长,价格昂贵,儿童患者不宜配合,因此在临床上应用较少。超声检查具有细微的软组织分辨力、独特的血流显像、动态及多角度观察、经济实用、无放射性等优点,目前在临床上应用范围广己成肠套叠的首选检查方法之一。儿童肠套叠胃肠道症状与其他胃肠道疾病的临床症状很相似而难以区分,因此,多数肠套叠患儿初步诊断时很容易被漏诊和误诊。肠套叠如不能早期诊断、及时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会造成肠穿孔、肠坏死,严重危害患儿身心健康,是儿科常见的需及时处理的危急重症,也是医患纠纷发生的高危点。由于患儿家属对于医疗的要求较高,但是对部分检查尤其是对有辐射的检查依从性差,故寻找一种无创、动态、无辐射、依从性好的检查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国外文献提示腹部超声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在97.9%-100%及88%-97.8%,而国内一项研究结果显示:超声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96.8%与95%。本项目选取近5年我院收治的128 例婴幼儿肠套叠患者,均采用动态、反复腹部超声检查、腹部CT 或剖腹探查确诊,气灌肠复位或手术治愈,其中单次超声确诊15例;两次以上超声确诊82例;超声结合CT确诊18例;剖腹探查确诊3例。所有患儿都得到及时治疗,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但是超声检查可能引起误诊及漏诊,原因可能为:虽然超声对于包块的敏感性髙,但腹腔气体干扰较大时,对空腔脏器辨认较差;超声检查受操作者的影响较大,并且超声影像给临床医生提供的有效信息量较少;部分患者发病的早期,套头的套人较浅、肿块较小,可发生自行复位的肠套叠,此类肠套叠属于"一过性的肠套叠,多为暂时性、不固定,动念观察可见随蠕动消失,但超声检查医师若缺乏临床经验就很难做正确的诊断;肠套叠患儿常哭闹不安,给腹扫查带来一定的困难;检查时间过于短暂、检查不够全面可能导致漏诊;肠套叠可能与另外一种及几种肠道疾病并存,有些医师往往只发现其一,而忽略了全面、仔细检查。所以应该进行动态检查,提高肠套叠诊断的准确性,减少漏诊和误诊。本项目正好弥补普通超声检查的不足,提高临床婴幼儿诊断的精准性,保障患儿健康成长。

    该研究提示高频与低频联合、动态超声检查可以客观评估肠管形态及血循环,动态检测病情变化,避免检查人员主观因素及肠腔积气的影响,明显提高婴幼儿肠套叠的确诊率,补充普通超声检查的不足,为及时和科学治疗肠套叠提供保障,可以将其作为临床检查急腹症的首选方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