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

阅读数: 2441

成果名称: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原盆恢复及其演化-改造动力学环境

成果登记号: 9612018J0020

第一完成单位: 西北大学

联 系 人: 延绥红

成果类型: 基础理论

成果体现形式 : 其他

技术领域: 其他

应用行业: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成果简介: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原盆恢复及其演化-改造动力学环境"项目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的 "华北克拉通破坏"重大研究计划下属的重点项目。

    鄂尔多斯盆地及邻区在时间演化和形成动力学环境上与华北克拉通破坏密切相关、在空间上相邻、在地质记录上系统全面。研究该盆地的属性和特征、盆地演化、后期改造和东部区域隆升时限及期次;剔去后期改造的影响,恢复地层剥蚀厚度和中生代盆地主要演化阶段原始沉积面貌;探讨中生代盆地演化过程主要地质事件的表现形式、基本特征、空间展布及其形成的区域地球动力学背景;对探索克拉通破坏的表浅部地学效应和响应,揭示和明晰华北克拉通破坏的起始-结束时限及其过程和阶段等均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同时亦可为华北克拉通破坏相关的沉积能源矿产的富集成藏(矿)效应提供剖析实例和科学依据。

   项目研究成果揭示,在鄂尔多斯盆地发育的鼎盛时期--中晚三叠世延长期,盆地的沉积范围和湖区面积均十分宽阔,沉积边界东部跨入晋豫,东南已达冀皖,原始沉积范围逾60万km2,为今残留盆地范围的2倍多,为华北克拉通上面积最大的中生代沉积盆地。华北克拉通在印支期的大变革中形成东隆西坳的区域格局,东部隆起区普遍缺失晚三叠世沉积,在西部坳陷区发发育了大型鄂尔多斯盆地,拉开了华北克拉通东部破坏的序幕。在中侏罗世延安期,盆地的沉积边界虽较延长期有所变化,但沉积的广阔范围大体相当。随着华北克拉通东部隆升的加强和范围向西扩大,盆地的沉积东界逐步向西迁移。到侏罗纪晚期,东部隆起幅度达到高潮而发生破裂和岩浆活动,克拉通进入强烈破坏期。早白垩世进一步的裂陷叠加和岩浆活动,加强和进而完成了华北克拉通的破坏。

    大致与华北克拉通强烈破坏结束同步,鄂尔多斯盆地于早白垩世末(晚)期消亡,整个华北克拉通西部广阔地区再没有接受大范围区域性沉积。在华北克拉通东部,晚白垩世以来和之前的岩浆活动、构造作用和沉积盆地发育等地质特征也迥然不同,表明前后分别处于完全不同的构造动力学环境之中。这从另一方面验证了上述华北克拉通东部破坏发生的时限,同时证明了鄂尔多斯盆地的形成、演化和消亡、改造与华北克拉通东部破坏的明显响应关系。对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项目共计培养研究生 22 名,其中博士后 1 名,博士 9 名,硕士 12 名,发表学术论文35 余篇, 国外专著 1 部(部分章节)。 该项目成果未曾报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