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

阅读数: 2173

成果名称: 三麦新型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及系列面制品开发与示范

成果登记号: 9612018Y1081

第一完成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

联 系 人: 胡新中

成果类型: 应用技术

成果体现形式 : 新技术

技术领域: 农业

应用行业: 农、林、牧、渔业

成果简介:

(1)课题来源与背景

根据2015年度《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项目》指南,在《粮食作物加工关键技术与系列产品研发》链条中,申报了题为《三麦新型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及系列面制品开发与示范》的重点项目,并获得立项。项目针对制约陕西省三麦(小麦、荞麦、燕麦)粮食加工中面粉保质期短、面制食品加工同质化严重、传统面制食品缺少技术支撑等问题,研究清洁面粉加工关键技术、全籽粒加工技术、面制食品常温保鲜技术,实现三麦面制品加工技术集成创新,并进行产业化开发,促进陕西省三麦产业链升级。

(2)研究目的与意义

我国粮食的产后损失率为7%-11%,远高于发达国家平均损失率,相当于每年损失200-300亿斤粮食,其损失原因主要是由于虫害和微生物造成。我国粮食产后加工60%的产品属于初级加工产品,附加值低。陕西是中国面食的重要发源地和食用地区之一,以传统面制品馒头、面皮、荞面饸饹为主食,但是长期以来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导致企业加工规模小、附加值低、在行业中影响力弱。如何保证粮食减损,是粮食产业中的关键一环。项目研究过热蒸汽处理工艺对原粮酶活性、虫害、加工特性、贮藏特性的影响,并集成设备在粮食贮藏及加工企业中推广应用,提升面制食品附加值。

(3)主要论点与论据

陕西是小麦和杂粮生产和面粉消费大省,年产面粉600万吨,杂粮30万吨,资源丰富,也是陕西多种传统主食品的重要原料。陕西省主食产品品种多样、口味丰富,历史悠久,深受各地人民喜爱,荞面饸饹、面皮等已经成为陕西面食标签。陕西面制品主要为蒸煮类食品,大部分是馒头、饸饹、凉皮等,这些产品水分含量高,容易败坏变质,多为家庭或者小作坊生产销售,少数生产企业生产的产品也只能保存2-3天。极短的保质期限制了陕西面制产品工业化生产,阻碍了陕西食品产业走向全国的步伐。面制品生产工艺繁复、保藏性能差,亟待新设备和新工艺来解决这个问题,该问题的解决能够使主食面制品能够得到充分发展,加快工业化进程,发挥主食工业化的巨大潜力。

(4)创见与创新

① 过热蒸汽处理原粮,通过高温短时处理工艺杀死原粮表面的成虫和虫卵,显著降低微生物数量级,达到贮藏标准,且保留籽粒原有营养物质和加工品质。开发过热蒸汽灭酶灭菌机和小型烘麦塔各一台,已完成样机制作。该技术能充分控制粮食籽粒虫害及微生物病变,处理时间短、效果明显、极少损害籽粒营养成分,能够达到节能环保高效三重功效。

② 传统食品保鲜一直是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难题,中国传统主食燕麦馒头、荞麦馒头、荞麦饸饹、面皮等含水量高、易被污染的特性限制了其生产和销售,本项目采用无菌在线热包装实现传统面制食品常温保鲜,解决产品保质期短的问题。采用多次发酵技术和热包装技术开发常温保鲜高含量燕麦馒头、荞麦馒头产品,杂粮添加量大于30%,产品保质期超过30天;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燕麦油脂技术,提油后燕麦产品的保质期延长了60天。开发了常温保鲜扯面和擀面皮加工技术,常温条件下扯面保质期延长至7天,擀面皮保质期为60天。

③ 杂粮主食化也是我省主食工业化发展的难点。采用荞麦全籽粒挤压技术结合调湿老化工艺,生产的杂粮面条能煮着吃,蒸煮损失率小,与传统加工方式相比,省去磨粉工序,具有生产工艺周期短、效率高、能耗低、营养保留全面等优点。


(5)社会经济效益,存在的问题

① 经济效益:为陕西郑飞老牛食品科技有限公司、陕西西瑞(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莲花苦荞有限公司、西安伯农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为企业带来6900万销售收入。

② 社会效益方面:项目研发的新技术促进了我省主食工业化和杂粮主食产业化发展,带动我国传统食品产业化升级,企业生产的常温保鲜传统面制品销售到美国、加拿大、一带一路国家,宣传了中国饮食文化。

③ 环境效益方面:过热蒸汽技术采用短时高效处理,大大降低原粮籽粒中虫卵数和微生物总数,降低能耗,节约成本。全籽粒加工技术显著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常温保鲜馒头、面条、擀面皮产品,省去运输贮藏过程中制冷所需能耗,扩大了产品销售半径,降低了物流成本。

(6)历年获奖情况

项目支持下共开发10项新产品,发表论文23篇(其中SCI 8篇),申请专利9项(其中授权专利3项),出版著作3部,引进博士1人,培养博士2人(其中1人在读),硕士研究生1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