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优势资源数据库

人才
平台
项目
成果

延安市甘薯脱毒种苗繁育技术体系建设与推广

获奖分类:

获奖名称:

获奖年份:

获奖级别:

主要完成单位:

主要完成人:

成果简介:

(一)项目来源

     《甘薯脱毒种苗繁育技术体系建设与推广》项目是延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2015年自选开始实施,陕西省农业协同创新与推广联盟2019年下达的农业示范推广项目(编号:LM201904),拨付财政专项资金壹拾伍万元(150000.0),由延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牵头,宝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宝塔区蔬菜局、安塞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子长县薯业局和延长县火焰山红薯辣椒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五家单位参与实施的省级农业科技重点项目。

       项目合同指标:引进选育出适应延安种植的甘薯新品种2-3个,征集地方农家品种(系)2个;成功剥离主栽品种3-4个,制定出《甘薯脱毒试管苗繁育技术规范》;掌握甘薯脱毒原原种、原种、良种和脱毒种苗繁育技术环节,撰写出《甘薯脱毒种苗繁育技术规程》;发表学术论文2-3篇,编写专业书籍1部;建立示范基地3-4个,脱毒种苗到位率68.45%;甘薯区域布局较为合理,产业化布局基本形成。

(二)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

       甘薯脱毒种苗繁育技术是无性繁殖技术之一,属农业生物技术领域。3年来,项目组通过集成国内现有甘薯茎尖脱毒及脱毒种苗生产技术,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和环境条件,形成完善的甘薯茎尖脱毒、试管苗扩繁、种薯(苗)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体系,通过脱毒种苗的推广种植,推动该项技术的大力应用。项目研究从外植体材料(优良品种)选择、培养基的筛选、脱毒试管苗栽插方法、栽插后田间管理技术到原原种、原种、良种繁育和脱毒种苗生产配套技术等相关内容研究入手,集成总结出甘薯脱毒种苗繁育技术规程,建立脱毒种苗生产技术体系。通过多点示范、组织培训、循回指导、发放材料、与地方行政措施相结合等方式,全面推广项目生产新技术,推动项目区农民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

(三)性能指标

       截止2021年底,先后引进新品种24个,征集地方农家品系8个,筛选鲜食型、淀粉加工型、营养保健型、药用型四大类共9个甘薯品种应用于生产,改善了品种种植结构单一现状;成功剥离秦薯5号、红红薯、秦薯6号、红瑶(延青2号)、香蕉红薯和NP2018-22共6个甘薯品种(系),研究总结出甘薯脱毒试管苗繁育技术体系和甘薯原原种繁育技术体系,探明了“原原种→原种→良种→合格种苗”生产技术程序,创建了甘薯原种、良种、合格种苗三大生产技术模式,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脱毒种苗繁育技术体系,属省内首创,填补了我省甘薯组织培养技术空白;“一种甘薯脱毒种苗轻简化繁育方法”发明专利已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制定出《延安地区甘薯栽培技术规程》《延安市甘薯脱毒种苗繁育技术规程》2项地方标准,编写出《陕西甘薯》《陕北薯类作物栽培》2部专著,发表了《延安市甘薯脱毒种苗繁育技术体系初探》《延安市甘薯单产偏低的原因及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延安市甘薯新品种(系)品质评价与分析研究初报》和《浅议延安市薯类产业开发科技创新团队的科研现状及发展思路》等4篇论文;以该技术为支撑,组建了以“延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实验室+安塞科研基地+甘谷驿红薯专家大院+专业合作社”的甘薯脱毒种薯(苗)快繁供销体系;以甘薯脱毒种苗繁育技术体系建设为主线,配套引进节水灌溉技术、精准施肥技术、地膜覆盖技术、垄作栽培技术、机械生产技术、病虫综防技术,安全储藏等技术在延安、宝鸡两市作为主导技术大面积示范推广应用,使两市甘薯单产水平和效益位居全省前列。在延安黄陵、宝塔、安塞、延长、甘泉和宝鸡岐山、凤翔、扶风等8个县区建立甘薯脱毒种苗示范点8个,培训技术人员166人次,农民1520人次,印发各类科技资料1440余份;累计扩繁脱毒试管苗14.8万株,繁育原原种22.7万粒,甘薯原种90万公斤,提供优质脱毒种苗3600万株;推广脱毒种苗面积达11.33万亩,总产量达26604.98万公斤,总产值达71688.58万元,新增总产量达3600.11万公斤,新增总产值达9706.98万元,新增总收入达7815.33万元,新增投入产出比5.13,农民得益率4.14。经过3年的实施,脱毒种苗覆盖率达80.66%。已超额完成了计划任务。


上一篇:生活方式的改善在老年耳鸣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基于图像超分辨率技术的微小零件高精度视觉测量系统的研制及应用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