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优势资源数据库

人才
平台
项目
成果

植被覆盖与格局变化对非点源污染过程调控机理实验研究

获奖分类:

获奖名称:

获奖年份:

获奖级别:

主要完成单位:

主要完成人:

成果简介:

    21世纪以来,我国的点源污染逐渐得到控制,但由于人口增长、禽畜养殖和化肥施用量增加、水坝兴建增加河流水力停留时间、气候变化与土地利用变化等原因,许多大河流域都观测到氮、磷等营养盐浓度升高。在水土流失作用下造成大量的氮、磷、农药等进入河流造成非点源污染。植被覆被格局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关键在于植被改变了径流和泥沙运移和汇集的连续性,从而减轻了流域水土流失和养分的流失。揭示植被覆盖与格局变化对非点源污染过程调控机理的研究对于在流域内合理布置植被措施,有效减少非点源污染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研究针对目前丹江流域水土保持治理程度较高和人工强化治理、生态自然修复并存的的实际情况,采用模拟降雨实验和定位监测相结合的方法,结合同位素示踪技术,系统分析坡面降雨产汇流特征、水土流失及非点源污染过程,阐明水文过程对水土流失及非点源污染过程的影响,揭示水土流失与非点源污染过程的耦合机制。系统研究自然、人工等不同植被覆盖条件下坡面非点源污染过程,对比分析植被类型差异对非点源过程的影响作用及其差异,揭示二者产生差异的原因;研究不同植被类型及其格局分布条件下非点源污染过程,对比分析自然、人工植被覆盖条件下,非点源污染过程及其变化,确定控制非点源污染的优化植被格局。结合坡面、流域定位监测与3S技术,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研究典型小流域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化,分析小流域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LUCC之间的响应关系;结合监测资料分析流域非典污染过程及其变化,阐明土地利用变化与非点源污染之间的响应关系;根据"源-汇"关系,确定影响小流域非点源污染输出特征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及其格局特征;提出基于控制非点源污染的流域土地利用格局。提交课题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各一份,发表学术论文7篇;同时培养硕士研究生3人。本研究成果将会进一步丰富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为水源区水土保持治理、非点源污染控制以及长效机制的建立提供科学参考,具有显著的社会、环境效益。同时,研究开展对于引导水土保持学科发展,拓展水土保持研究领域,促进水土保持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科学价值。

上一篇:公路混凝土桥梁承载能力评价方法与加固关键技术及其工程应用 下一篇:液态合金热力学性质与超声凝固机理研究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