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优势资源数据库

人才
平台
项目
成果

神经可塑性介导慢性痛的作用及机制

获奖分类: 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获奖名称: 神经可塑性介导慢性痛的作用及机制

获奖年份: 2017

获奖级别: 一等奖

主要完成单位: 第四军医大学

主要完成人: 武胜昔、罗 层、李云庆、黄 静、陈 晶、王 文、汪 伟、董玉琳、解柔刚、吴礼安、韩文娟

成果简介:

一、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慢性痛种类多样、患病率高、机制不清,带来了临床治疗的困难,阐明其机制是提高治疗水平的关键。该项目聚焦神经可塑性参与痛信息的传递与调控、在慢性痛干预与治疗中的作用等科学问题,开展了系列研究。发现了脊髓背角神经元突触可塑性在介导外周痛信号传递中的作用,揭示了突触的结构和功能可塑性增强作为慢性痛信号从外周向中枢传入的“放大器”新机制;揭示了脊髓背角局部神经环路的构成模式及其环路可塑性变化规律,阐明了脊髓环路对痛信息整合后向高级脑中枢传递的靶区和脑环路特征,为神经环路调节痛信息的机制提供了重要证据;阐明了神经环路可塑性在痛觉维持与增强发挥重要作用的机制,揭示了环路可塑性介导慢性痛敏化的核心环节和关键信号通路;提出了基于神经可塑性调节的镇痛新策略,发现了调控突触可塑性和环路可塑性的镇痛药靶,积极推动基础研究成果向临床疼痛治疗的转化。

二、知识产权情况:

发表研究论文51篇,其中SCI收录31篇,被Cell、Neuron等权威期刊他引235次,并被收录到《Pain Management》等9部英文专著;主编参编专著7部;获国家专利6项。

图片26.png

3. 脊髓背角突触传递可塑性参与痛觉过敏.jpg图片25.png

上一篇:基于高表达CMC技术的类过敏物筛选体系构建与应用 下一篇:群体遗传多样性及复杂疑难亲缘关系鉴识研究

相关链接:

环月和绕月返回测控关键技术及应用

面向需求的大型飞机飞控传感器主动设计技术

带有微观异质基础的经济波动研究

深度调峰机组广义阀点优化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延安地区边际气藏致密化控藏模式与勘探实践

基于“业务链融合、智慧共享”的业财多维精益管理体系研究与应用

提升陕西新能源消纳能力的规划设计关键技术及应用

输电线路雷击电磁暂态特性评估与优化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