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优势资源数据库

人才
平台
项目
成果

人才

人才姓名: 康振生

人才级别: 两院院士

人才生日: 1957-10

工作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研究领域: 一直以病原真菌与寄主小麦的互作关系为主攻方向,从组织学、细胞学、分子细胞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对小麦抗病机制和病菌致病机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索,并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研究体系。

个人简介:

康振生,男,1957年生于四川省安岳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和陕西省三五人才工程入选者,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博士生导师。2017年11月,康振生教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康振生教授1978至1984年在原西北农学院学习并分别获学士、硕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1987年师从李振岐院士攻读博士学位,1988年3月 -1990年7月在加拿大农业部温尼伯研究所进行博士论文研究工作,1990年 12月获博士学位,1991、1994年分别被陕西省破格晋升为副教授和教授。1997 至2000年在德国霍恩海姆大学植物医学系从事小麦病害合作研究,此后与德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促使我国的小麦 病害特别是条锈病、赤霉病防治研究走在世界的前列。康振生院士 1990年7 月他毅然舍弃加拿大的定居绿卡和待遇优厚的工作回到杨凌,回到学校。2000 年他和家人又放弃了在德国的优越生活,毅然回国选择了党的教肓事业,选择 了母校,选择了杨凌,尽显他的爱国爱校之心。康振生教授热爱国家、热爱人 民,能认真贯彻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乐 于奉献;教书育人,以身作则;锐意进取,勇于创新,业绩卓著。他作风正派,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团队协作精神好;治学严谨,学术造诣高,受到同行们 的广泛好评和敬重。他为人师表,注重教书肓人。注重将寓肓人融于教学活动 中,帮助大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重视从培养学生创新思想入手,促使学 生成长成才;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学生树立榜样。作为省级教学团队的 带头人、全国模范教师,他先后为本科生、研究生讲授了 ”植物生理病理学”、“学科导论”等6门专业课,其中2门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程和双语教学示范 课程。他平均每年指导博士研究生12名、硕士研究生18名,指导本科毕业实 习生4名。编写和出版全国统编教材7部,其中主编的《植物病理学原理》已 经再版2次,并被列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获教学成果奖9项,其中作为主 持人完成的"依托国家重点学科优势,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获2009年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拍摄电视电教片4部,其中两部获陕西省 教委优秀电视教材一等奖、一部获农业部神农杯电教片铜奖,新近完成的"小 麦条锈病防控技术"于2010年3月16日在中央电视台第七频道"科技苑栏 目"播出。康振生教授一直以严重影响我国小麦生产的条锈病与赤霉病为主攻 对象,分别从组织学、细胞学、细胞化学和分子细胞学、分子生物学方面,对 病菌致病机理和小麦的抗病机制等进行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在国际上有重大影 响的成就。作为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他先后申报获得了国家"985工程”农 业有害生物防治与生物源农药创制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项目,国家"植物病理学 创新弓I智基地"项目,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支持计划等项目资助; 还先后承担了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 点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 973 )项目、国家863重大项目、国家自然 科学基金、国家农作物转基因专项、国家博士点基金等项目。先后发表学术论 文270余篇,其中在本研究领域国际重要刊物《BMC Plant Biology》、《BMC Genomics》、《Gene》等SCI源刊物上发表80余篇论文,特别是在小麦条铸 病研究方面的重大进展引起了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因而被邀请在"国际禾谷 类诱病学术研讨会”上作专题报告。他先后获国家、省(部)级科研成果奖8 项,其中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主编和参 编著作10部,其中《植物病原真菌的超微结构》和《植物病原真菌超微形态》 两部专著是我国涉及这一领域仅有的两部优秀著作。作为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 系岗位科学家和功能实验室主任、陕西省植保专家团团长、陕西省小麦产业技 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康振生教授不但拼搏在科研、教学第一线,而且还非常重 视农业生产第一线的调研,他每年都参与相关产业的病害调研、调查,积扱为 当地与中央政府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另外,他还通过积极主动编写科普 读物和宣传手册、通过定期和不定期举办培训班,向基层技术人员传授有关病 害知识,介绍植物病害的防控新技术,提高他们业务水平和技能,取得很好的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果。如他主持完成的"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技术体系"成果已 经在陕西、江苏、山东等小麦种植区得到广泛应用,防治面积累计达10.78亿 亩次,挽回小麦损失232万吨,折合人民币14亿元。在担任植保学院院长期 间,怡逢教肓部教学评估、学院搬迁等重大事件,康振生教授不畏艰辛,带领 大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绩,学院连续2年被学校评为先进集体,在2005年 教育部本科评估工作中成绩优秀。为了实现西北地区农业分子生物学研究整体 水平达到国内先进的目标,康振生教授在学校和示范区的大力支持下,于2001 年承担了学校生物技术中心建设任务,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建设发展,使之成为 "陕西省农业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并于2005年获批省部共建"国家重点 实验室培育基地",目前正在积扱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学科带头人,康振生 教授十分重视学科点团队建设。在他的带领和组织下,2006年植物病理学科 点获批教育部、国家外专局"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项目,成为国家唯 -"植物病理学创新引智基地'‘; 2008年"国家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小麦病虫防 控功能实验室依托本学科点设立; 2008年太白条锈病试验站被农业部批准 为"农业部太白条锈菌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并于2009年荣获全国野外 观测台站先进集体。学科点学术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学科点教学、科研实验条 件日趋完善,研究手段、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方面大幅度提升,国际合作与交 流领域不断扩大,学科点的整体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在国内外同类科学中的 声营明显提升。学科点研究方向稳定,特色鲜明,已经成为我国西北地区植物 病理学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康振生教授虽然取得了很多成 绩,但他从不骄傲和自大。他盾上担子仍很重,作为国家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 省级教学团队带头人、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的岗位科学家和功能实验室主任、 国家”植物病理学创新引智基地"与教肓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支持计划 项目首席专家、国家"985工程"农业有害生物防治与生物源农药创制科技创 新平台负责人、科技部和陕西省共建的农业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培育实验室主 任、农业部植物病理学研究所所长,他正带领他的团队努力拼搏。他还兼任学 校生物技术中心主任,中国植物病理学会副理事长,陕西省植物病理学会理事 长,第六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院校农业教学指导 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评审专家,英国《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中国农业科学》、《植物病理学报》、《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植物保护学报》、《菌物学报》等学术刊物的编委,承担着大S科研、组织协 调工作任务。辛勤的努力和出色的业绩,也为他嬴得了一系列的荣音和奖励。 他荣获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全国模范教师"、国家"新世 纪百干万人才工程”入选者、陕西省"三五"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入选者.国家 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陕西省劳动模范.农业部 "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陕西省"优秀留学回国人员"、陕西省优秀共产党员、陕西高教系统优秀共产党员荣音称号等。

获奖情况

康振生院士先后承担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 项目、教肓部重大培肓项目、教育部重点项目、国家攀登计划、国家科技攻关、

国家教委"优秀年轻教师基金"和国家博士点基金等30多项课题,并参加国家、 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80多篇,其中SCI收录40余篇;主编和参 编著作8部,所完成的《植物病原真菌的超微结构》和《植物病原真菌的超微 形态》两本专著是我国涉及这一领域仅有的两部优秀著作。先后获国家.省(部) 级科研成果奖5项,主持完成的“植物病原真菌与寄主植物互作关系的超微结 构和细胞化学研究"2003年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主持完成的"繁6及衍生小麦抗条锈性变异及对策研究”1997年获农业部科技成果二等奖,1999年 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2017年05月,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


下一篇:管晓宏

相关链接:

相关人才: 单卫星

相关平台: 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