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优势资源数据库

人才
平台
项目
成果

平台

实验室/工程中心名称: 陕西省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

依托单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成立时间: 1997

联系方式: 029-82201354

平台类型: 重点实验室

平台级别: 陕西省

平台/参与成员: 黄廷林 、王晓昌 、彭党聪 、袁林江 、王磊 、段晋明 、任勇翔

研究领域: 污水再生与利用技术、水资源保护与改善技术、环境生物技术、膜分离理论与技术、大气与人居环境空气质量控制技术

平台简介:

 陕西省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成立于1997年,依托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1997年前为原冶金部重点实验室。该重点实验室分别于2011年和2015年以优秀成绩通过陕西省评估。
 实验室现有建筑面积6000余平方米,拥有仪器设备2500余台(套),其中5万元以上180余台(套),设备固定资产总值6000余万元。
 实验室依托于环境工程国家重点学科,以及市政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和和环境科学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5个博士点和4个硕士点,2个博士后科研 流动站(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的市政、暖通二级学科),经过2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取得了多项理论突破、技术创新与工程实践成果,成为我国西部地区水资源保护 与开发利用、水源水质改善、环境污染防治、人居环境空气质量控制及高效能源利用等领域最具影响力、国内外有较高声誉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
 实验室“立足陕西、面向西部、辐射全国”,围绕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的保护与污染控制,开展了环境污染形成机制及其控制的相关工程学原理研究,以及 相关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的研究与开发,形成了雨/污水再生与资源化、水资源保护与水源水质改善、环境生物、膜分离和大气与人居环境空气质量控制5个 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的研究方向。
 实验室培养和引进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优秀人才,拥有教育部“长江学者发展计划”创新团队1个、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2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建筑学院带头联合群体)1个,形成了一支环境工程领域实力雄厚的研究队伍。
 目前实验室固定人员38名,其中研究人员32人,专职管理人员6人。研究人员中,教授18名,副教授12名,讲师2名。科研团队中,包括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学科评议组成员1名、国际水协会(IWA)杰出会士1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名、国家中青年突出专家1 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名,以及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7名,形成了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特色鲜明的学术研究团队。
 实验室近年来承担或完成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国家重大水专项、国家科 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国家“863”项目、“973” 预研项目、国家科技攻关“西部开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等100余项国家级科研课题,以及教育部、国家环保局、中国工程院、水利部、建设部、 陕西省等一大批省部级科技攻关和科研计划项目。相关研究成果共获得各级科技奖励59项,其中国际奖项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1 项;省部级科技奖励32项,其中一等奖16项,厅局级奖项24项。培养博士研究生201人,硕士研究生2395人。
 实验室本着“开放、交流”的精神,与国内外大学和科研院保持着密切的人员交流和来往,每年出国出境研究人员达10余人次,接待国内外来访人员20余人次;实验室主办国际会议5次,境外客座研究人员5人次,在国内外形成了良好的声誉,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实验室在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的过程中,紧密结合陕西的生态环境建设、水环境质量改善、陕北能源基地建设与石油污染控制等重大工程的技术需求,开展了水 资源保护、污水再生利用、清洁生产与污染控制等与陕西省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工程建设、专利技术推广应用、工程咨询等工作,主持完成了西安市黑 河水源水库水质改善工程、长庆油田采油废水处理与回用工程、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总体环境影响评价等,参加了西安市第四、五污水处理厂工程等本地区重大环境 工程建设的咨询工作,为再造陕西的山川秀美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作用;近年来,实验室也面向国内天津、太原、枣庄、深圳等多个省市,完成了多项技术研发与 推广应用工作。
 实验室具有良好环境检测分析平台,以及强大的污染治理和环境修复技术攻关和开发能力。实验室有信心继续为在陕企业及国内其它企业和政府部门提供更有力的科技服务,也期待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有更大作为。

上一篇: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下一篇:宇航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相关链接:

相关单位平台:

陕西省新型干法水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