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优势资源数据库

人才
平台
项目
成果

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远丰175和陕麦159的选育和推广

获奖分类: 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获奖名称: 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远丰175和陕麦159的选育和推广

获奖年份: 2015

获奖级别: 一等奖

主要完成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主要完成人: 吉万全、王长有、张荣琦、张宏、张宏军、郑祥博、王秋英、陈春环、蔡东明、朱建峰、任雅琴

成果简介:

1.所属科学技术领域:农学的作物育种学与良种繁育学。

2.主要技术内容:远丰175、陕麦159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育成的小麦新品种。远丰175的主要特点是:优质强筋、抗病、落黄好;陕麦159的主要特点是:优质强筋、高产、综合抗性好。远丰175、陕麦159分别于2005年10月、2008年4月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3.主要技术指标:远丰175是以小麦—簇毛麦易位系92R149和咸87(30)的F1为母本、小偃6号为父本杂交,于2002年育成,2005年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属冬性,幼苗匍匐,耐寒耐旱。株高75-80厘米,茎粗弹性好,抗倒伏。成熟期落黄好。免疫条锈病,感白粉病,中感赤霉病。穗长方型,长芒,籽粒角质、白粒,千粒重40g左右。经陕西省粮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析:蛋白质含量14.9%,沉降值57.0毫升,湿面筋34.8%,稳定时间9.9分钟,角质率71%,最大抗延阻力456E.U.,拉伸面积135.0cm2,品质达到国家优质强筋小麦标准。陕西省关中灌区小麦区试13点次平均亩产457.4公斤,比对照小偃22减产2.4%。2007年被列入科技部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陕麦159是以小麦—长穗偃麦草衍生品种小偃597为母本与八倍体小偃麦小偃693的衍生后代89605为父本杂交,2004年育成,2008年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属半冬性,早熟,分蘖力强,成熟期落黄好,适应性强。株高80厘米,抗倒伏,综合抗病性好,抗条锈病、叶枯病,中抗赤霉病、白粉病。穗长方型,小花排列紧密,顶端结实性好,籽粒角质、白粒,千粒重38.0克。蛋白质含量14.5%,沉淀值54.0毫升,湿面筋含量32.6%,稳定时间21.9分钟,品质达到国家优质强筋小麦标准。陕西省关中灌区小麦区试13点次平均亩产489.1公斤,比对照小偃22增产5.7%。2010年被列入科技部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

4.应用推广情况:远丰175和陕麦159通过审定后,在我省关中灌区大面积推广。2005-2014年,远丰175在关中灌区累计推广面积937.0万亩;2008-2014年,陕麦159在关中灌区累计推广面积623.0万亩;两个品种合计推广1560.0万亩。种植优质小麦每亩增值40.00元(每公斤0.10元),累计新增产值62400.00万元。

远丰175和陕麦159具有优质强筋、高抗条锈病、落黄好等特点,育成后提供给省内外多个育种单位作为亲本在育种中应用,已培育出西农583和西农528两个小麦新品种。






上一篇:基于多源传感的危险品公路运输在途实时监测技术及应用 下一篇:大型轻合金结构件数字化无冒口精密铸造技术

相关链接:

环月和绕月返回测控关键技术及应用

面向需求的大型飞机飞控传感器主动设计技术

带有微观异质基础的经济波动研究

深度调峰机组广义阀点优化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延安地区边际气藏致密化控藏模式与勘探实践

基于“业务链融合、智慧共享”的业财多维精益管理体系研究与应用

提升陕西新能源消纳能力的规划设计关键技术及应用

输电线路雷击电磁暂态特性评估与优化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