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优势资源数据库

人才
平台
项目
成果

基于真实感场景的线路协同设计平台研究

获奖分类: 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获奖名称: 基于真实感场景的线路协同设计平台研究

获奖年份: 2015

获奖级别: 一等奖

主要完成单位: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 王争鸣、任晓春、彭文盛、王玮、杨远超、吕慧玲、罗文彬、王杰、张文忠、勾振铎、黄双林

成果简介:

本项目提出了一种创新的工程设计模式,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突破传统单幅立体模式,通过改进算法理论制作一种创新的地理信息产品——真实感场景模型,以大范围连续立体三维场景取代传统地形图进行地形表达,提供设计者直接使用的可量测、可设计的地学环境,开辟了一种全新的工程设计途径,大大提高了选线的效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另一方面,提出了以数据协同为核心的设计协同模式,以计算机网络、分布式数据库等技术为支撑,建立符合铁路设计的协同工作模式,打破专业壁垒,提高了设计协作效率。本项目不但可以应用于铁路设计,也可服务于公路、电力等土木工程行业。

项目涉及的真实感场景是使用遥感立体拍摄影像数据制作的真三维空间场景。通过研究当前的基于影像的立体模型技术、改进算法,实现了突破传统单像对模式的连续真实感场景模型。设计工作者在室内就可以观察到现场的真实环境,通过交互操作量测场景中的任何地理景观要素。本项目研究的算法计算速度快,解决了传统真实感场景模型在带状表达时精度不均的问题。同时将真实感场景与AutoCAD设计工具集成,实现真实感场景立体模型与CAD设计环境的同步联动,不但具备在真实感场景中进行线路三维编辑的功能,还能与CAD设计的线路平纵进行交互。

本项目解决的多专业协同设计,是铁路设计技术发展中一直没有攻克的难题。经过多年的技术革新,各专业的信息化水平都在独立发展,但很难达到互通。铁路设计涉及的专业众多,复杂性各异,是制约专业间相互沟通的巨大屏障。本项目在研究了铁路选线设计流程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空间信息为基础、基于数据的协同工作模式。通过研究铁路空间信息的特点,制定了一套通用可扩展的数据接口模式。以分布式数据库、面向服务的结构方法,实现了网络环境下的各专业设计协同。这样既符合铁路选线设计的工作模式,又能将各专业以数据为中心连接起来,真正达到协同设计,消除信息孤岛。

项目成果分别获得了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颁发的科学技术一等奖。在项目评审过程中,以李德仁院士为组长的专家评审委员会认为本项科研成果创新点多、技术先进、实用性强,具有重大的工程应用价值。项目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真实感场景的构建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本项科研成果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一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两项,并发表五篇文章,另有两项发明专利正在审查过程中。

项目成果已在新建宝兰客运专线、银西铁路、西成客运专线铁路项目中得到应用,效果良好。采用真实感场景协同设计平台减少现场勘查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设计者通过真实感场景对现场了解更为详尽,并可在短时间内在真实感场景中对备选方案进行对比分析,提高了设计质量,节省了勘察设计费用。在新建宝兰客运专线项目中共节约勘察费用300余万元,在新建银西铁路项目中节约勘察费用200余万元,在新建西成客运专线项目中节约勘察费用300余万元。项目成果在多个方面都具有突出的优点,在设计领域、特别是工程设计领域有着非常良好的应用前景,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为我省的铁路交通建设做出了显著的贡献。




上一篇: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及在围术期脑心肾保护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异构可视媒体的内容分析与可信服务研究

相关链接:

环月和绕月返回测控关键技术及应用

面向需求的大型飞机飞控传感器主动设计技术

带有微观异质基础的经济波动研究

深度调峰机组广义阀点优化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延安地区边际气藏致密化控藏模式与勘探实践

基于“业务链融合、智慧共享”的业财多维精益管理体系研究与应用

提升陕西新能源消纳能力的规划设计关键技术及应用

输电线路雷击电磁暂态特性评估与优化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