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优势资源数据库

人才
平台
项目
成果

创新团队

团队姓名: 西安交通大学传热强化及数值预测创新团队

牵头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

团队成员: 王秋旺陶文铨何雅玲 、唐桂华 、屈治国 、李增耀 、曾敏 、杨卫卫 、陶于兵 、李印实

研究领域: 能源和新能源技术

个人简介:

本团队成立于 1995 年,当时中国科学院院士陶文铨教授为进一步提高西安交通大学能源学科的青年教师和博士生的数值预测能力以更好应用于工程实际,经研究生院批准开出了《计算传热学的近代进展》的博士生课程,成立了由何雅玲、王秋旺教授参加的课程小组。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2000 年成功地申报了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以及会同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北京工业大学申报成功我国首批973 项目《高效节能的关键科学问题》,承担了第3 个课题“不连续介质中的传热传质的建模、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此后本团队在执行各项国家研究课题中得到迅速成长。现有老中青各类人员19 人,除陶文铨院士及两位实验室技术人员外,其余16 人均具有博士学位。

 本团队的主导研究方向是:以强化传热为核心技术促进能源的高效综合利用,通过开发和利用先进的数值预测方法于工程实际促进热流科学基础理论的发展。十余年来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教学成果。科研方面,先后承担8 973 项目的课题,作为首席单位承担的 2013 973 项目获得批准,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4 个重点、2 个杰青、2 个国际合作重大、22 个面上项目,负责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重大项目1 项。973 课题、重点基金及大部分面上项目的结题评价均为优或优+。同时还承担了一大批企业的项目。在执行这些项目和课题过程中获得了一批具有原创性的成果,得到国际学术界的公认和广泛引用,并被有关设计或生产企业应用,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促进和推动了我国能源的高效利用及热流科学的发展。团队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4年,2012 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09 年),及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11年)、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2012)等多个省部级奖项。在努力做好科学研究的同时,一直坚持不懈地开展了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 项(2001 年,2009 年)、二等奖3 项(2001 年,2005 年),全国优秀教材奖2 项等,陶文铨院士与何雅玲教授是国家级精品课程《传热学》与《工程热力学》的负责人。

 团队十分重视队伍建设,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中青年教师。目前,团队中有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得者2 名,国家级教学名师2 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 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 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 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1 名,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2 名,省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4 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7 名,青年教师还先后获得陕西省青年科技奖等。团队成员目前团队成员担任Int J Heat MassTransfer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ASME J Heat TransferHeat Transfer EngineeringInt Comm Heat Mass TransferHeat Transfer Research 6 种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的副主编,13 种国际期刊的编委,国际制冷学会热力学和传热过程委员会副主席、国际传热传质中心成员等。自1995 年以来团队成员做国际会议特邀报告28 个,发表SCI 论文370 余篇,获得与强化传热有关的中国发明专利30 余项及2 项美国发明专利,32 项软件著作权,出版了在国内具有广泛影响的著作、教材8 部。本团队在陶文铨院士的带领下,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已建成为一支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老中青结合、研究工作具有鲜明特色、科研成果突出的研究、教学团队。

上一篇:西区采油厂低渗透油田勘探开发技术创新团队 下一篇:绿色建筑设计研究创新团队

相关链接:

相关领域团队:

煤化工催化剂创新团队

西北大学能源高效清洁转化利用创新团队

金属丝电爆炸放电等离子体理论及应用创新团队

复杂难采煤层安全高效开采理论与技术创新团队

低品位金属矿产(尾矿)资源高效利用 技术创新团队

相关单位团队:

西安交通大学先进功能材料创新团队

多波混频量子调控创新团队

金属丝电爆炸放电等离子体理论及应用创新团队

先进陶瓷多功能设计与应用创新团队

西安交通大学天然药物筛选创新团队

西安交通大学宽禁带半导体介观功能材料与器件创新团队

智能e-Learning技术创新团队

装备智能诊断与控制创新团队

脑损伤的神经再生修复研究创新团队